|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還有癱瘓的,這屆機器人馬拉松把我看傻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比如清華通班隊的Kuavo機器人,就在1.5公裡處突然向左傾倒並摔倒,隨後經過工程師現場檢測確定無法繼續比賽後,只能更換備用機繼續完賽,而在整場比賽裡,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即使是奪得第一的天工隊,他們的天工Ultra也同樣摔倒過,只是要幸運很多,起身後仍然可以繼續比賽。


為什麼這些機器人會“平地摔”?首先就“跑步”這個動作而言,其實非常考驗機器人的姿態和動力調整響應能力,當機器人的速度起來後,它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動力輸出的計算,然後對重心進行再平衡並循環往復。

事實上,為了減少對算法的依賴,讓機器人更好地保持平衡,不少參賽隊伍幹脆將機器人設計成為“矮個子”,降低重心偏移導致的動作不協調問題,比如此次比賽中取得第二名的松延動力N2,就是一款僅高120cm的機器人(即使如此後續也還是摔掉了頭)。




圖源:雷科技

不過運動算法等問題並非機器人摔倒的唯一主因,在此次比賽中大多數機器人都出現過關節軸承故障,核心因素之一就是持續的高負荷驅動,讓關節處的伺服電機溫度突破到80度以上,如果不進行降熱處理,電機就可能因為過熱而罷工或反饋速度降低,導致動力不平衡而摔倒。

除此之外,長時間的連續運動也對機器人的腿部關節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磨損等問題帶來的左右腿動作失衡也是機器人平地摔的一大原因,部分機器人就因為關節磨損而不得不更換備用機。

據imsystems給出的研究報告,如果機器人一次性跑四萬多步,那麼就相當於關節軸承經歷了10^7 級循環載荷(千萬級),已經遠超多數實驗室的百萬級疲勞測試標准。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視頻裡動作靈活的機器人,在馬拉松比賽裡卻會被簡單的“跑步”難倒,前者是在考慮工程師的動作編程和機器人的靈活度,而後者則是真正考驗機器人的耐久性、自適應算法和長時間運行的穩定性。

而且,目前的機器人在續航上也面臨不少困難,根據現場報道,大多數機器人都在比賽過程中進行過兩次或以上的補能,也就是說單次續航還不到10公裡。此外也有現場工作人員透露,部分機器人僅站立十分鍾的耗電就高達20%(需要時刻平衡重心),必須使用移位機來保管和移動。

對於現階段的機器人而言,電池技術也是限制其在企業生產和日常使用中普及的最大阻礙之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或許只能寄希望於固態電池等技術能夠盡快取得新的突破了。


3 讓機器人跑馬拉松,除了營銷有何意義?

在網上檢索此次機器人馬拉松比賽的相關信息時,小雷也注意到不少海外媒體都對比賽進行了報道,而且頗為重視。雖然大多數媒體都將此次比賽視作娛樂賽事,但是也有一些分析師對機器人馬拉松比賽的成功,是否可以證明中國在機器人領域的領先提出了質疑。

比如俄勒岡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教授艾倫·弗恩就表示讓機器人跑起來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五年前就已經實現了。確實,機器人跑起來並非難事,但是想讓機器人跑完一個馬拉松就不容易了,具體面臨的困難有哪些,我們前面就聊過,這裡也就不重復敘述。

事實上一款機器人可以在馬拉松比賽裡完賽,至少說明其在算法、材料、電機設計、結構設計等各個領域都已經非常成熟。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9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