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關稅: 餐飲業,正在悄悄為關稅大戰買單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美關稅大戰已經進入刺刀見紅的白熱化。截至目前,中國出口美國的個別商品累計各種名目的關稅已達到245%。

中方先後出台一系列反制措施,堅定扞衛自身權益。4月11日,中方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提高至125%。


此外,中方已就美單邊加征關稅多次闡明立場,對於美方這種毫無意義的關稅數字游戲,中方不予理會。但倘若美方執意繼續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中方將堅決反制,奉陪到底。

關稅的變化,正通過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逐層傳導到市場終端,最終影響的是消費者的餐桌。

具體來看,這種沖擊集中體現在三個關鍵的進口品類上:大豆、牛肉和豬肉。這三類商品不僅關系到中國的食品加工和餐飲供應鏈,更是成本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進口的各類糧食中,大豆一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共進口糧食1.5753億噸,總金額達4908億元,其中大豆在進口數量中占比高達66.7%,在金額占比上更是達到76.4%。



進口大豆的主要用途是壓榨,產出豆油和豆粕兩大核心產品:其中約18%被加工成豆油,超過80%則轉化為豆粕,其余2%為其他副產品。

豆油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植物油,廣泛用於家庭烹飪、餐飲服務和食品加工行業。隨著關稅加碼,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的數量將受到影響,可能引發豆油市場的階段性緊張。事實上,2024年國內豆油期貨價格已上漲2.5%。

而豆粕則是飼料行業的命脈,占據國內飼料蛋白來源的60%,是生豬、禽類及水產養殖中不可或缺的高蛋白原料。此外,還有一小部分大豆用於醬油等調味品的釀造。

2024年,受益於巴西大豆豐產及國內需求偏弱,豆粕現貨價格從年初的3974元/噸逐步下跌至2951元/噸。若2025年美國大豆進口大幅減少,豆粕價格反彈至3500元/噸,將導致飼料成本上升約15%,而生豬養殖成本也可能從當前的14.3元/公斤提升至16元/公斤左右。

這意味著,部分中小養殖戶將難以為繼,可能加速退出市場,進而引發行業產能收縮,推動未來肉類價格的結構性上漲。

從近期市場動態來看,牛肉進口價格已經出現劇烈波動。據“肉交所”權威數據,近日,進口牛肉價格在單日內多次上漲,最大漲幅高達1500元/噸。

價格的快速飆升不僅反映出海外市場供需不平衡,也預示著未來進口端的不確定性正在升高,進一步增加了國內肉類市場的波動風險。

在豬肉方面,2024年中國美國進口了40.8萬噸豬肉,占全年總進口量的17.9%。作為中國主要的豬肉進口國之一,美國供應對國內市場仍具有一定影響力。



隨著新一輪關稅措施落地,幾乎可以確定2025年美國豬肉進口量將大幅下滑。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期間,國內豬肉價格曾出現迅猛上漲,這一歷史情形有可能在新一輪關稅沖擊下再次上演。

關稅重錘,

這幾類餐飲商家可能更難熬了

直接來看,采購成本上漲。

在零售業,山姆超市美國進口牛肉牛排已經漲價,有網友公開表示“美國精選級山姆牛小排從290元漲價到320元,一盒700克,也就是說每公斤從420元漲到460元了。”

在餐飲行業,受關稅較大的牛肉餐飲商家,福建一家烤肉店老板坦言“有被關稅上漲影響到,所有牛肉原材料上漲10%-20%不等,為此我們進行了套餐調整,將139元套餐裡可選3款的招牌牛肉取消一個選擇,增加牛嫩肉/五花肉供消費者選擇。”




牛肉供應商源頭來看,牛肉價格上漲更直接。一位供應鏈負責人分享稱,關稅對他們的影響很大,據悉,他們家一年牛肉采購金額超過500萬,其中牛腩煲是主要售賣的大單品,牛肉采購價從之前的34元/公斤,到現在42元/公斤,漲幅達到23.5%。成本壓力持續走高。

另一位燒烤品牌老板也表示,近期他在和多家牛肉供應商交流中獲悉,大家都表示牛肉價格上漲明顯,尤其是進口牛肉漲價,而相比雞鴨鵝,飼養一頭牛的周期更長,約12-18個月。2024年牛肉價格狂跌,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牛肉源頭供應鏈數量,從而也導致生牛出欄數降低。

物以稀為貴,短期內來看,牛肉價格或將始終處於上漲階段。對於主營牛肉餐廳來說備受考驗,牛肉價格一旦跌破就一定會被反噬,或是盡快調整產品結構,來平衡門店經營利潤。

另一類,則是依賴進口食材的中高端餐廳和部分小眾餐廳。這些餐廳大多以高品質著稱,人均客單200元以上,有些高端西餐廳人均超千元,在食材選擇、菜品品質非常注重。比如,使用美國進口牛肉、進口奶酪、特色香料等,拔高品牌定位和產品品質,提升品牌形象。



在社交平台上,有網友稱據文華東方的廚師長透露,因為關稅原因,波士頓龍蝦要漲價了。波士頓龍蝦又名北美螯龍蝦,主要來自美國緬因州和加拿大東部的海洋三省,往常價格再高時候也只有150/斤,現在要180元/斤,出現了明顯漲價趨勢。


面對關稅,這些依賴進口食材的餐廳的采購成本增加,在內卷大環境裡,經營壓力將持續變大。自2024年開始,高成本和消費理性趨勢下,中高端餐飲陸續進入閉店潮,足見壓力之大。

出於節省成本考量,餐廳可能會采取降低食材品質、或者直接下架需進口食材的昂貴菜品。有人直言“部分西餐廳、自助牛排館、鮮切牛肉館等的結局,要麼提高價格,要麼關門大吉。”



不用“美國貨”的餐飲商家,

就安全了嗎?

除了以上舉例,很多餐飲老板聽到“加征關稅”,第一反應可能是:我又不用進口美國牛肉、不用美國奶酪,和我有啥關系?

然而,現實卻遠比表面復雜得多——商家或許沒用“美國貨”,卻早已深陷“美國鏈”。“直接影響”也許波及不到你的餐廳,但加征關稅還將產生諸多“間接影響”,許多成本可能不知不覺間再次上漲。

如網友所言:你廚房裡用的植物油,可能標著國產品牌,但它背後的原料——大豆,很可能是從美國進口的;你門店的雞肉卷用的雞肉,看起來是本地出廠,但這些雞吃的飼料玉米,卻大概率來自國外,其中美國又是全球主要玉米出口國;你菜單上用的奶酪是澳洲進口?別忘了,澳洲奶牛吃的牧草,也有不少是“漂洋過海”來自美國

再往深處看,橄欖油、番茄醬、香料、咖啡豆這些進口調味料、半成品配料,雖然產地多在歐洲南美,但背後的農業化工、機械設備、運輸系統,都可能與美國供應鏈息息相關。

這就像iPhone,說著“芯片漲價跟我沒關系”,實際上,只要還在這個全球供應鏈的網絡中,就逃不掉傳導而來的波動和成本上升。而且這條產業鏈一旦被扯動,不是某一個環節貴那麼一點點,而是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環扣一環,把整個鏈條上的各項成本逐步“抬高”。

一開始是原材料貴了,緊接著就是物流、倉儲、代工、包材,最後落到餐飲商家這一端,就是——進貨貴了、菜單毛利變低了、單品定價上不去,利潤越來越薄了。

除了食材這一座“大山”外,餐飲人還要同時背負“房租”和“人工”兩座更沉重的成本壓力。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一線城市中有近七成商業街租金上漲,二線城市中也有超過一半街區出現租金走高。同時,由於餐飲行業普遍存在用工緊缺、流動性高等問題,人工成本也處於上升通道。

這意味著餐飲企業面對的是“三座大山”:房租、人工、食材,近年來無一不漲。

而相比之下,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支出意願卻並未明顯增強,因此,許多餐廳正在陷入“成本飆升、收入持平甚至下滑”的困局。餐飲經營的本質是高周轉、低毛利,如果流水不足以覆蓋固定支出,就只能靠不斷壓縮利潤甚至貼本經營,直至撐不下去。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