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林心如: 林心如公開譴責黃子佼!判決書曝光,令人發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對傷害孩子的行為必須零容忍,這不是選擇題,是底線!”


2025年3月,林心如在台北某兒童保護公益活動現場的這句話,讓台下原本喧鬧的媒體區瞬間寂靜。




這位素來以溫柔形象示人的女演員,此刻眼眶泛紅、聲音發顫——她面對的不僅是鏡頭,還有一份剛曝光的司法判決書:

知名主持人黃子佼被控持有2259部未成年人性影像,其中一名14歲少女三年間被迫拍攝228段視頻,每次拍攝需舉著更新日期的報紙,甚至被威脅要將視頻發送給她的同學。

這份由台北地方法院公布的二審判決書,徹底震碎了公眾對“幽默才子”黃子佼的認知。

判決書第37頁記載的細節令人窒息:受害少女在2021年冬天拍攝的某段視頻中,因過度疼痛咬破嘴唇的血跡清晰可見;

第89頁的證人證詞顯示,黃子佼購買的影像中有11歲女童被強迫穿小學畢業紀念服,而硬盤中保存的對比照片證實,這些校服與受害者真實生活照完全吻合。



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無數個被碾碎的青春,而案件二審期間曝光的犯罪細節,更讓公眾的憤怒達到頂點:原來那些藏在硬盤裡的影像,不僅是“觀看”,更是一場系統性剝削的共謀。



時間倒回2014年,黃子佼注冊了非法網站“創意私房”會員。

這個被稱為“台版N號房”的暗網論壇,明碼標價販賣未成年人性剝削影像,甚至提供“定制服務”:只要付費,就能指定受害者的年齡、外貌特征,甚至要求上傳最新學生證以“驗證發育情況”。

判決書顯示,黃子佼十年間累計消費超過6631萬元新台幣,購買的影像中,受害者年齡最小的僅10歲,11歲女童被侵犯的畫面清晰可見其校服上的學校標識。



更令人發指的是,這些影像並非單純的偷拍

為滿足高級會員的變態需求,網站運營者會對受害者進行長期控制:一名14歲女孩在三年內被強迫拍攝228段視頻,每次拍攝前需“更新”個人信息,甚至被威脅若反抗就公開其社交賬號。

而黃子佼的購買記錄顯示,他曾多次指定“學生制服”“發育期少女”等關鍵詞,其硬盤中還存有受害者生活照與視頻截圖的對比文件。

這些鐵證徹底撕碎了其辯護律師所謂“無意下載”“緩解壓力”的荒唐說辭。



2024年12月的一審判決,曾引發社會強烈不滿——持有2259部未成年人性影像僅判8個月有期徒刑、罰款10萬新台幣(約合2.3萬元人民幣),罰金甚至可通過社區勞動折抵。

對比案情相似的韓國“N號房”主犯獲刑34年、日本同類案件最低刑期3年,台灣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的滯後性暴露無遺。

檢察官在二審法庭上痛陳:“每部影像都是受害者的血淚,加害者的每一次點擊都在延續傷害!”


民眾的憤怒在二審期間達到頂峰。當黃子佼的辯護律師拋出“部分受害者年齡存疑”的狡辯時,法庭外聚集的抗議人群高舉“228次傷害換8個月公平嗎”的標語。



網絡聯署要求修法的簽名在48小時內突破50萬份。這份洶湧的民意,終於讓司法系統做出改變:二審法官當庭斥責黃子佼“將性剝削商品化”,並首次在判決書中明確:“持有即參與犯罪,購買即推動產業鏈擴張。”

在這場席卷全台的風暴中,一貫以溫婉形象示人的林心如,成了公眾人物中發聲最堅定的代表。



早在2023年黃子佼性騷擾丑聞初現時,林心如就悄悄推掉了與其相關的所有合作;




2025年4月,她更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身份發起“終止網絡性剝削”倡議,推動台灣立法機構討論“黃子佼條款”:將持有未成年人性影像的最高刑期從1年提高至5年。

她在采訪中透露,從女兒4歲起就教導“身體自主權”:“我會告訴她,如果有人讓你不舒服,哪怕是認識的人,也要立刻說不。保護孩子,不能等悲劇發生才後悔。”

林心如的勇敢表態,讓人對她刮目相看。

但其實,想林心如這樣敢於站出來發聲的,寥寥無幾。



黃子佼案發後,與其合作多年的曾國城節目遭停播,孟耿如等藝人因未立即切割遭網友抵制。

更多明星選擇沉默——畢竟在這個講究“人情”的圈子,公開批評同行可能意味著自斷後路。

這種微妙氛圍下,林心如的持續發聲顯得尤為珍貴。



令人欣慰的是,這場風波也催生了行業變革。

三大電視台聯合簽署《未成年人保護承諾書》,要求節目嘉賓通過犯罪記錄審查,廣告商新增“十年道德條款”,劣跡藝人代言產品可無條件退貨。

正如影評人焦雄屏所言:“黃子佼案撕開了娛樂圈的光鮮表皮,讓我們看到必須重建的規則——明星的特權,絕不能成為犯罪的護身符。”

當二審法庭播放受害者哭訴“每次拍攝前都要吃止痛藥”的錄音時,旁聽席上有記者低頭落淚。這份228次的暴行記錄,不該只是新聞裡的一個驚悚標題。

它提醒我們:每部非法影像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每次沉默的縱容,都可能讓犯罪鏈條多運轉一環。

(老A)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