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研究:早發腸癌或與接觸這細菌有關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加西網綜合)一項新研究揭示,兒童時期接觸大腸杆菌素(colibactin)毒素,可能是全球年輕人早發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該研究已於4月23日發表於《自然》雜志,並為理解年輕人群結直腸癌增多的現象提供了新的線索。




(網絡)


研究表明,一些大腸杆菌菌株在結腸和直腸中產生的毒素——大腸杆菌素( 又稱E. coli),能夠對DNA造成永久性損傷。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早期接觸這種毒素可能會在兒童的結腸細胞DNA中留下特定的標記,進而顯著增加50歲前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細胞和分子醫學系教授Ludmil Alexandrov指出:“這些突變是基因組中的一種歷史記錄,它們表明早期接觸大腸杆菌素是早發疾病背後的潛在驅動力。”他進一步解釋道:“如果一個人在10歲之前就接觸了這種致病毒素,他們罹患結直腸癌的年齡可能會提前幾十年,可能在40歲左右,而不是60歲。”



早發結直腸癌現象

結直腸癌通常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兩種類型。盡管結直腸癌的擴散速度相對較慢,但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治療通常非常有效。然而,近年來,尤其是在50歲以下人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持續上升。這一趨勢引發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但其具體原因依然未能完全解答。


加拿大結直腸癌協會總裁巴裡·斯坦表示:“28至39歲年齡段是結直腸癌,尤其是直腸癌,發病率增長最快的群體。我們至今無法理解這些年輕人為何會被診斷為結直腸癌,也不清楚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

研究發現

為了探索這一問題,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11個國家(包括加拿大)的981名結直腸癌患者基因組。研究人員發現,大腸杆菌素引起的DNA突變模式,在40歲之前被診斷為結直腸癌的患者中出現的頻率,是70歲以上患者的3.3倍。此外,這種突變模式在早發性結直腸癌發病率較高的國家尤為常見。

此前的研究發現,約10%到15%的結直腸癌病例與大腸杆菌素相關,但這些研究要麼關注的是晚發病例,要麼沒有區分早發和晚發的差異。此次研究首次明確指出,早發病例中,大腸杆菌素相關突變的發生頻率顯著增加。
1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加西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