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乡愁?一大波海外华人正在反润回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Bella回忆说,在自己刚回国时,也担心孩子没学上。那段时间,她每天在网上研究入学政策与学校信息。后来,Bella了解到,外籍的孩子其实也可以在国内上公立学校,拿她生活的上海长宁区举例,外籍孩子每学期只用交1000多的学费。如果孩子办了永居,学费可以享受义务教育阶段一样的价格。


但是,有些二代们从小生活在国外,已经失去中文环境,尤其是高年级阶段,想要转轨到体制内加入到“内卷”大军,基本不太现实。而且中国不接受双重国籍,未来想要参加高考,必须身份二选一。这一道高门,就向不少有“回流”之心的人浇了一盆冷水。即便他们再想回家,但有了孩子后,只能忍耐与苦熬,熬到孩子上大学。

当然还有另外一条路,这也是Bella的女儿Sylvia正在走的路,即选择国际学校,准确来说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但国际学校费用一年一二十万起步,不是每个回流家庭都承担得起。




还有几天,Sylvia就要开学上三年级,Bella说女儿很喜欢自己的学校。至于未来,Bella说至少小学阶段会在上海读完。悉尼他们也买了房子,将来Sylvia也许会回到澳洲读大学,因为本地生身份,学费会便宜不少,还不用另外租房

如今,Bella一家三口居住在长宁区自己的房子里,双方父母也能常见到。亲人、好友都在身边的日子让Bella体会到了在澳洲不曾体会到的归属感。

Bella坦诚自己是幸运的,但她也明白自己“回流”之路的顺遂可能只是个案与运气。比如,先生创业顺利,她找工作顺利,而且她本就出生于中国大城市,还有双方父母托底。

除了教育问题,对于每个“回流”的华人家庭及华裔个体,身份认同问题亦是绕不开的议题,而它的影响往往也更为隐秘。

“妈妈,我是澳洲人还是中国人?”


在英语单词里,有个词叫“anchor baby ”定锚婴儿。

它指父母将子女诞生在异国他乡,就如同在海外放锚停泊。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锚孩子”被父母带往中国生活,就如同Sylvia一样。

然而,有些孩子会面临身份危机与困惑,他们会问父母:“妈妈,我究竟是哪个国家的人?”Bella也被Sylvia问过类似的问题,“妈妈,我究竟是中国人还是澳洲人?”


回忆起Sylvia的成长,自她会说话起,Bella便有意识地为女儿创造中文环境。在Sylvia三岁时,她在澳洲上托儿班,每天放学回家后,Sylvia习惯性地跟她说英文,Bella便用半英半中回复。回到上海后,Bella便坚持用上海话和女儿交流,如今女儿能在英语、普通话和上海话之间自由切换。

Bella虽然有澳洲身份,但她从骨子里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今年的巴黎奥运会,她和女儿坐在电视机面前,为中国队夺得金牌而欢呼雀跃。

包括女儿现在就读的国际学校,非常重视中文教育,这也是Bella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之一。Bella说自己有一个私心,希望Sylvia习中文字,了解中国文化,希望她未来无论在哪里,都不忘自己的根在哪里。

只有记得自己来时的路,人的心在孤寂与迷惘时才有依托,他才能更好地砥砺前行。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22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