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烏克蘭危機: 熱帖:烏克蘭簽下礦產協議,真能換來安全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基金資金來源:基金將完全由新許可證收入填充,涵蓋關鍵材料以及石油天然氣領域項目新許可證資金的50%,這些資金將在基金成立後納入預算。已在進行的項目收入或預算收入不包含在該基金內。


立法變動適度:基金運作僅需對預算法進行修改,協議本身需得到烏克蘭最高拉達的批准。

美國助力吸引投資與技術:基金由美國政府通過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提供支持,將助力吸引來自美國歐盟以及其他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國家的基金和公司的投資與技術。技術轉讓和開發是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烏克蘭不僅需要投資,更需要創新。


稅收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捐款在美國烏克蘭均不征稅,以確保投資獲得最大收益。美國向該基金提供了捐款,除直接資金外,還可能提供新的援助,如為烏克蘭提供防空系統。烏克蘭則通過新地塊的新許可證新租金貢獻50%的國家預算收入,若有必要,還可在此基礎數額之外額外捐款。

美烏礦產協議的簽署,看似為基輔贏得了喘息之機,卻難以回避一個殘酷的事實:這份文件本質上是一份“資源質押書”——用烏克蘭未來數十年的礦產收益作擔保,換取美國的短期輸血。

“平等協議”並不平等。

俄烏沖突硝煙未散,美烏簽署的“重建投資基金協議” 卻悄然登場。

美國打著幫助烏克蘭重建的旗號,實則是想染指烏境內豐富的稀土、油氣等戰略資源,給資源掠奪披上一件冠冕堂皇的外衣。

而對烏克蘭而言,與美簽署協議無異於“與虎謀皮”,看似借美緩解重建之急,實則讓渡對稀土、鋰礦等戰略資源的主導權,未來將陷入 “資源被榨取+安全仍依附” 雙重困局,主權與發展自主性面臨侵蝕風險。

看似“平等” 的經濟伙伴關系下實則存在利益傾斜。


協議規定設立50:50股權的 “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表面強調 “共同管理”,實則暗藏玄機。

根據烏方公布的條款,基金完全由新許可證收入填充,烏克蘭需將新開采礦產收益的50%注入基金,而美國僅需提供防空系統等 “新援助” 以抵扣份額。

更值得警惕的是,協議刻意回避“戰後領土劃分”“安全保障承諾” 等核心議題,暴露出其本質是經濟利益交換,而非解決沖突的建設性舉措。

烏克蘭將陷入以資源抵押換取軍事援助的惡性循環。


特朗普政府以“補償援助” 為由,迫使烏克蘭將礦產資源作為軍援抵押,形成 “援助-抵押-再援助” 的閉環。

盡管烏方通過最後時刻修改條款,刪除了“償還歷史軍援債務” 條款,但協議明確美國可 “以提供防空系統等新援助” 抵扣基金份額,實質是以未來資源收益綁定烏克蘭長期戰略利益。

這種“經濟殖民” 式操作,不僅會加劇烏克蘭美國的依賴,還會讓俄烏沖突因資源爭奪變得愈發難以調和。

俄烏沖突走向何方。

美烏礦產協議的簽署,本質上是強權政治下的利益交換。烏克蘭以資源主權為籌碼,換取美國模糊的“安全保障”和資本注入,而美國則通過威逼利誘進一步將烏克蘭納入其戰略棋盤。

這場“割肉飼虎”的交易,短期內或為烏克蘭帶來喘息之機,但長期看,烏克蘭將愈發陷入主權讓渡、經濟依附與地緣孤立的境地......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