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內娛偶像荒野求生紀:土嗨逆襲、直播下海、網劇團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 LeozZ

追偶練的那幫人怎麼也想不到,ONER的七周年會是拜把子畫風。


三名成員在關二爺面前結為異姓兄弟,互相鞠躬行禮、上香。至截稿日,這條結拜vlog已經收獲12.5萬贊,3.6萬轉發。



縱觀ONER抖音主頁,正兒八經的男團舞台點贊不過萬,玩抽象的、唱土嗨的、扭秧歌的……通通數據不俗。

這支曾被嘲“貧民窟男團”的組合,如今被網友封為“內娛最後的活人偶像”。

他們用土味人設撬動下沉市場,用抽象畫風消解了偶像工業的精致,成功在七年之癢的日子扳回一城。



而同期選秀出身的金子涵、馮若航們,卻困在轉型失敗的泥潭裡:有人退圈、有人“下海”、有人淪為數據泡沫中的幽靈。

對了,當年ONER的第四人卜凡呢?

已經“出家”當道士去了。





#本文已采訪三位相關人士,他們也是「娛樂資本論」2025年采訪的第257-259位采訪對象



出道即巔峰,那些“速朽”的頂流愛豆們

吳宣儀是豆子的“追星初戀”。

七年前《創造101》橫空出世,吳宣儀跟隊友第一次亮相,她就記住了這個甜美的笑眼女孩。

那時候豆子還在上高二,追星在父母眼中還得被歸類為青春期叛逆行為,現在的她已經是一名班味濃郁的社畜了。

看到“浪姐6”的路透名單時,她激動不已。

但當首播的那個周五,她下班回到出租屋,充好了芒果會員,點好了外賣,准備認真欣賞初戀這些年的變化時,她卻突然不想面對了。

“她的唱功進步了挺多的,可是,然後呢?”

即使唱響同一首《我又初戀了》,喚醒無數人的選秀記憶。



可這些年作為愛豆、演員、綜藝人的她,交出了什麼樣的成績單?

不過,內娛被困在“出道即巔峰”魔咒裡的愛豆,不止吳宣儀一個。

想繼續呈現完美舞台,但內娛沒有成熟的打歌機制,缺少專屬曝光,最大的演出舞台是各大衛視跨年晚會。

曾經愛騰芒都推出過打歌類綜藝《令人心跳的舞台》《朝陽打歌中心》《百分百開麥》,但無一例外,都沒有形成破圈影響力,只能草草收場。



想通過綜藝節目刷臉,但愛豆包袱重,綜藝感差,往往留不下記憶點;Vocal擔當在音綜裡,面對成熟歌手也會原形畢露。

火箭少女101成員段奧娟、李紫婷等曾在音綜中嘗試轉型,但作品未能出圈。



想吸收影視劇資源,奈何前期訓練不足,熒屏上五官亂飛,失去舞台妝造的臉又不夠上鏡。

愛豆轉型演戲,要麼撲得悄無聲息,要麼爛得轟轟烈烈,成為B站影視區的團建素材。

高不成低不就地搓磨青春,成為大部分內娛愛豆們的現狀。





資本揠苗助長,市場消化不良。

韓國娛樂公司的練習生需經歷3-10年淘汰率超過50%的嚴苛訓練,每個藝人投入幾百萬,才能持續推出EXO、BTS、SEVENTEEN、TXT、aespa等頂流愛豆團體。



女團BLACKPINK的幾位成員在YG娛樂經歷4-6年封閉訓練,學習聲樂、舞蹈、多國語言及形象管理,通過每月的末尾淘汰考核才得以出道。

反觀內娛,粉絲等不及“十年磨一劍”,資本也難以忍耐長期的投入。

選秀當紅時,娛樂公司為搶占紅利,批量簽下素人稍加培訓便投入節目。


樂華娛樂曾被視作“韓式體系”代表,但前些年為了快攻市場,輸送新鮮愛豆血液,推出的練習生訓練時長不斷縮水,舞台表現也是星味盡失。已經退圈的金子涵,從被發掘到以女團NAME成員身份出道,不過半年時間。





選秀叫停後,內娛整個行業已經陷入迷茫,至今未形成統一打歌平台或權威獎項。

上游造血機制不完善,下游卻被飽和式輸送搞得消化不良。

放眼娛樂行業,滿是無處安放的過氣愛豆,演繹著四不像的跨界求生。

吳磊、趙露思主演的劇集《星漢燦爛》中,就因為愛豆演員扎堆,被戲稱“秀人團建”。

通過《創造營2021》出道的限定團INTO1解散後,成員米卡、高卿塵因缺乏作品和舞台支撐,轉向了直播帶貨。

而曾經參加過《偶像練習生》的丁澤仁,在經歷過“唯一的姐”塌房事件後,選擇了做直播拆卡主播。





轉型修羅場,困在泡沫還是“去偶像化”

內娛偶像出道後,在公司運營層面,鮮少見到日韓系愛豆的固粉手段,粉絲只能靠代拍路透、直播切片、大粉自發維護來保持追愛豆的熱情。

經歷過出道狂歡,後續舞台和活動的缺失,使得粉絲情感無處著陸。


小X曾追過限定團NINE PERCENT。



她坦言:他們成團兩年多,合體次數不到10次,追團的過程像是談了一場網戀。

不過對於她來說,相比毫無體驗感的追星游戲,更慘的是要做毫無意義的數據女工,為愛豆的流量打造虛假繁榮。

小X說:“有些愛豆看數據很紅,其實演唱會根本賣不動,我票圈黃牛在愛豆身上翻過好多次車了。”

比起和粉絲的互相虧欠互相折磨,不願面對現實的愛豆,那些早早撕掉標簽的轉型者,在演藝之路上走得更加聰明。

在去年的熱播劇《小巷人家》中,“吳珊珊”的飾演者演繹出人物從青澀學生到為人父母的前後期轉變邏輯,在幾場重頭戲中和經驗豐富的關曉彤、蔣欣對戲,情緒遞進准確,絲毫不落下風。





觀眾翻看演員表之後驚呼:原來她是周潔瓊!

不僅扮相和以往的愛豆妝相差甚遠,比起之前五官亂飛、神游四海的戲劇表現,這一次周潔瓊的演技也有了質的提升。

非典型性愛豆王菊,從《創造101》的“黑紅”到《愛很美味》的都市女性代言人,拒絕迎合“白幼瘦”審美,以差異化形象開辟身位演員的新賽道。



曾經以“潮”立團的ONER,在經歷成員退出、後續作品乏力的出道即巔峰魔咒之後,卸下偶像包袱,靠土嗨形象在下沉市場扳回一城。

他們的轉型邏輯,就是以新的標准自我要求,而非“愛豆試水”。

這一轉變背後,是行業生態的變革信號。

當張嘉元仍在演技綜藝裡硬凹“偶像特權”,ONER的破局證明:愛豆轉型成功的本質,是要暴力撕掉曾經的工業化人設標簽。

正如《小巷人家》導演在采訪中評價周潔瓊的那樣:“她把自己打碎重組,才讓角色立住了。”

行業仍在畸形向前,但觀眾已經回歸理性。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偶像的本質是什麼?是資本操控的數據符號,還是文化工業的藝術產物?

或許答案藏在那句韓國練習生訓誡中——你不是明星,而是一件需要極致打磨的產品。

偶像不需要永生,但產業需要破繭。





當ONER在土味視頻中扭出新生,當謝可寅用演技掙得“演員”頭銜……

內娛偶像經濟的出路已然清晰:與其在數據泡沫中“續命”,不如在真實賽道中“重生”。

行業的真正危機,從來不是“偶像坍塌”,而是困在舊模式中的拒絕醒來。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