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被美11所大學拒收的北京高考狀元,他如今怎樣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李泰伯,這個名字曾讓人羨慕不已。2010年,他以703分成為北京理科高考狀元,擁有清華、北大的保送資格,未來本應一片光明。


他卻做出令人震驚的決定——拒絕了這些“黃金選擇”,去追逐更大的夢想。此舉引來了廣泛的批評,甚至被指責為“狂妄自大”。

但當李泰伯被11所美國名校拒絕,成為全網笑柄時,誰能想到,這個曾被質疑的少年,最終以實力逆襲,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並跨專業攻讀醫學哲學雙博士,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先鋒人物。


這個曾被看作“失敗者”的人,如何逆襲成功?他的經歷是否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啟示?

從高考狀元到全網嘲笑

李泰伯的高考成績幾乎無可挑剔,703分,這個分數在任何一所頂級大學面前都足以當作“通行證”。

他理應走上屬於他的金光大道,順利進入清華或北大,然後進入一流的科研、企業圈。但李泰伯做出了一個當時幾乎不可能理解的決定——拒絕清華北大的保送資格。

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身邊的朋友,都無法理解他放棄這些“保證未來”的機會。

在傳統的中國教育體制裡,高考狀元就是最完美的存在。放棄保送資格,就意味著他自己在挑戰未來的不確定性。

人們不禁開始懷疑: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孩子,真的能夠承擔起這種冒險嗎?






事實上,李泰伯的“叛逆”並非一時興起。他的選擇,根植於對中國教育體系的深刻思考。


李泰伯深知,固守應試教育的框架,他可能成為一個應試機器,但這並不代表他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於是,他決定沖出這個狹隘的框架,選擇去美國申請名校,希望能夠在全球頂尖的學術環境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定位。

他的計劃卻遭遇了重大挫折。11所美國頂尖高校的拒信如雪片般飛來,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曾被譽為“夢校”的名校毫不猶豫地將他拒之門外。

李泰伯曾在心中默默期待過的美國學術殿堂,卻沒有為他敞開大門,反而把他推向了全網嘲笑的風口浪尖。

當時,媒體和網友們開始對他進行大肆諷刺,批評他是“書呆子”“應試機器”的典型。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