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豆瓣均分 7.5 以上,這個導演的青春劇有什麼魔法?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圍繞特定空間、特定群體創作的劇集,更容易走向某種生活方式的媒介呈現,上述李漠導演的作品,就在現實題材與類型融合中表現出強烈的都市青年文化表征。當全社會以“優績主義下的自我割裂”為情感結構時,他的作品以戲謔諷刺的手法戳破精致華麗的虛偽、以溫和的姿態拒絕過度“客我”化和更多社會規訓,讓晚熟的成年人在劇集中可以享有更具“主我”體驗的可能性,完成“個體生活才是唯一真實”的身份認同。

具體而言,他的一系列作品常以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手法將物料影像、生命意象融合起來捕捉生活氣息。運動、跳剪空鏡讓高樓林立間的飛鳥在反光玻璃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疏離;十字路口、斑馬線後等待紅燈的人群,一次次縱橫交錯的擦肩而過是為了生存全力以赴的縮影;男女主角街邊小攤的每次談笑甚歡,都為日常可見的食物和景色增添了生氣,不是聲色犬馬的階層想象、並非濾鏡式圖像,而是都市中飲食男女的一次邂逅、一種相互懂得。


成功地塑造都市中人也是李漠作品可圈可點之處。不同的都市總會給人不同的切身體感,除去相似的城市化經驗,李漠能夠挖掘出不同都市獨有的人文特質和人物性格。

從喬夕辰到麥又歌、從趙三悅到顧雲蘇,北京CBD金融精英、澳門追夢人、濱海之城的生命擺渡人、杭州文娛工作者各有特點,但每一次又比上一次多一點點新意。

打破由來已久的“都市神話”


以都市為背景的國產劇隨著時代發展,大致表現為都市言情、都市家庭、都市職場等垂直品類。在劇集產業不斷發展中,上述亞類型也出現類型融合、元素混搭的趨勢。如《歡樂頌》系列、《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姊妹篇、《小舍得》《小歡喜》《小別離》系列,都在都市劇基礎上各有側重地揭示都市中人(尤其是青年)的身份焦慮,並以某種與生活世界近乎平行的方式建構觀者對精英夢的迷思。

但是,李漠在意義生產中有意用視聽符號和人物細節打破了由來已久的都市神話。




比如《裝腔》,小說原作的犀利筆墨和細膩情愫除了體現在劇集的人物對話和獨白中,更多是通過聲色光影完成,並且把原作中較為窄化的“男女互撩”基調轉為更為寬廣的都市生活圖鑒。男女主角互相防備又向往愛情、害怕受傷又彼此試探,實際上是大都市精神生活充滿悖論的體現。《三悅》則直接將都市中人的脆弱在死亡的威脅下暴露出來,又以存在主義為解藥救贖心靈。“必須活下去的理由”“孤僻的個體也有同類”“比什麼都不做多做一點點”“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過不去的年關過得去的日子”……每集的小標題凝練出創作者對於人之生存境遇的思考。

在打破都市神話的同時,李漠的作品又有著治愈的內核。這裡特別要提到其作品中精心設計、符合劇集風格的片頭巧思。《裝腔》改編自同名豆瓣閱讀連載小說,原作相對而言缺乏戲劇性而更顯生活流,導演一方面在影像節奏的把控上增添了劇集的可看性,另一方面,片頭依舊是符合劇集調性的簡筆畫風,但將其做成具有復雜場面調度的動畫,奠定了劇集的靈動質感。《重啟》幹脆把片頭設計為書信告白,在播放一段正片之後配以充滿故事感、紀實感的畫面來開啟新的一集,雖然是情緒化的只言片語,但詩意地言說著日常親情的羈絆與割舍。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8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