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实话很难听,但这确实是瑞士现状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从苏黎世机场出来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哇,好美”,也不是“哇,好贵”,而是:“这国家是不是每十分钟就有人打扫?”


地面干净得像刚上蜡的医院走廊,连机场厕所的马桶边缘都没有一滴水迹。

我推着行李走到电梯口,看到一个小哥拖着地,地刚擦完,他站在旁边举了块牌子——不是提醒滑倒,而是写着:“请暂停三分钟,等待完全风干。”


我呆住了。他笑着对我点点头,我也跟着点头,装出自己早就习惯这一切的样子。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不是来旅游的,我是来接受震撼教育的。



瑞士人的“干净”,是制度化强迫症

在瑞士,不用担心踩到口香糖、闻到下水道,甚至不需要避开人群——因为每个人都避着你走。

我住在卢塞恩的民宿,有一天早上6点多醒来,看到窗外一个老头在擦垃圾桶的盖子。

不是清洁工,是邻居。

他戴着蓝色塑胶手套,用喷雾和布擦了一遍又一遍,连桶口的螺丝缝都不放过。我看了快10分钟,他一抬头正好看见我,冲我一笑,接着擦。

这不是为了面子,这是真心热爱干净。

我朋友说,瑞士小孩从小学就上“环保责任课”,学校教你分类、教你收拾、教你回收瓶盖。长大后还得背着一个叫Sammelsack的环保袋,把可回收的东西装进去,拿到专门回收站称重、交钱、登记。


以为这叫环保,他们觉得这是“自我价值体现”。



在瑞士,不讲规则不是不文明,是犯罪。

瑞士公共空间的“静”

你要是第一次来瑞士坐火车,会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社交真空”。


我坐在日内瓦开往伯尔尼的列车上,车厢几乎满员,但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打电话,没有人吃东西,甚至没有人看彼此。

只有风景在动,人像静止的。

我试图小声问朋友一句:“我们是不是坐错车厢了?”

他赶紧摆手:“嘘——你说话声音太大。”

然后我注意到头顶的标识:“Silent Carriage”(静音车厢)。

可问题是——全车厢都是静音。

这种“沉默的公共空间”,让我全程紧张。

我不敢咳嗽、不敢翻包、不敢掏纸巾。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3 秒 and 10 DB Queries in 0.007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