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實話很難聽,但這確實是瑞士現狀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從蘇黎世機場出來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哇,好美”,也不是“哇,好貴”,而是:“這國家是不是每十分鍾就有人打掃?”


地面幹淨得像剛上蠟的醫院走廊,連機場廁所的馬桶邊緣都沒有一滴水跡。

我推著行李走到電梯口,看到一個小哥拖著地,地剛擦完,他站在旁邊舉了塊牌子——不是提醒滑倒,而是寫著:“請暫停三分鍾,等待完全風幹。”


我呆住了。他笑著對我點點頭,我也跟著點頭,裝出自己早就習慣這一切的樣子。

那一刻,我意識到,我不是來旅游的,我是來接受震撼教育的。



瑞士人的“幹淨”,是制度化強迫症

在瑞士,不用擔心踩到口香糖、聞到下水道,甚至不需要避開人群——因為每個人都避著你走。

我住在盧塞恩的民宿,有一天早上6點多醒來,看到窗外一個老頭在擦垃圾桶的蓋子。

不是清潔工,是鄰居。

他戴著藍色塑膠手套,用噴霧和布擦了一遍又一遍,連桶口的螺絲縫都不放過。我看了快10分鍾,他一抬頭正好看見我,沖我一笑,接著擦。

這不是為了面子,這是真心熱愛幹淨。

我朋友說,瑞士小孩從小學就上“環保責任課”,學校教你分類、教你收拾、教你回收瓶蓋。長大後還得背著一個叫Sammelsack的環保袋,把可回收的東西裝進去,拿到專門回收站稱重、交錢、登記。


以為這叫環保,他們覺得這是“自我價值體現”。



在瑞士,不講規則不是不文明,是犯罪。

瑞士公共空間的“靜”

你要是第一次來瑞士坐火車,會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社交真空”。


我坐在日內瓦開往伯爾尼的列車上,車廂幾乎滿員,但沒有人說話。沒有人打電話,沒有人吃東西,甚至沒有人看彼此。

只有風景在動,人像靜止的。

我試圖小聲問朋友一句:“我們是不是坐錯車廂了?”

他趕緊擺手:“噓——你說話聲音太大。”

然後我注意到頭頂的標識:“Silent Carriage”(靜音車廂)。

可問題是——全車廂都是靜音。

這種“沉默的公共空間”,讓我全程緊張。

我不敢咳嗽、不敢翻包、不敢掏紙巾。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5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