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实话很难听,但这确实是瑞士现状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我一算,刚毕业没几年的我,工资直接掏空三分之一。


第二巴掌是合约。

合约长达十几页,里面写着什么时间段可以洗衣服、周末能不能吸尘、阳台植物不能超出栏杆多少厘米……简直是租个房先考租客资格证。


第三巴掌是邻居。

我有次晚上9点洗澡,水声稍大。第二天早上门口贴了张纸条——不是英文,不是德文,是手写法语,意思大概是:“感谢您未来的安静与配合。”



我住的是德语区。

我问房东:“是邻居写的?”

他点头:“他们不喜欢直接冲突,会委婉处理。”

我忍不住脱口而出:“委婉得像恐吓。”

在瑞士,租房就像住进一套社会标准化管控程序。


你不能太吵、不能太香、不能太晚、不能太自我——否则,不是被驱逐,是被“群体视线隔离”。



多语言混乱:不是听不懂,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瑞士的“多语言国家”人设太成功了,以至于我以为带着一口流利英文就能畅行无阻。


结果刚落地巴塞尔,我说了一句:“Hi, do you know how to get to the tram?”

对面收银员用一口浓浓德语回答:“Ich verstehe nicht Englisch。”

我只好换成蹩脚德语:“Entschuldigung…”

她打断我:“Parlez-vous français?”

我???这不是德语区吗?

后来我才知道,瑞士有四种官方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不同地区说不同语言,有些城市甚至一条街的语言是分界线。你走过一座桥,语种就变了。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