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認幹親養老"爆火:年輕人找靠山,老年人買陪伴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此背景下,契約式親情實際上構成了對正式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相當一部分獨居老人更傾向與年輕人建立“類親屬”關系,而非選擇機構養老。


王阿姨退休前是大連一所中學的語文老師,獨居一套兩居室。兒子定居在國外,兩三年才回來一次。

她朋友不多,也不喜歡廣場舞,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去動物園喂梅花鹿。




圖 | 王阿姨經常喂養的梅花鹿

“家裡靜得能聽到冰箱的電流聲。”王阿姨說。

王阿姨也曾想過住養老院,並且也親自嘗試過,但最後還是放棄了。

“早上6點半統一起床,7點半准時吃早餐,這種軍事化管理讓我難以適應。”王阿姨表示,相較於養老院規范化的生活節奏,她更看重居家的自由,“在自己家可以隨時煮碗面,半夜也能起來看電視”。

更深的困擾來自心理層面。“養老院的氛圍時刻提醒著你已步入晚年。”王阿姨坦言,“那種活著就是在等待死亡的感覺很不好。”

去年,一位獨居老姐妹在家中突發疾病去世,直到數日後才被人發現。這件事給她帶來很大觸動。


經過深思熟慮,王阿姨決定將家中閒置的臥室出租。按照市場行情,月租金通常在1500元左右,但她只象征性地收500元租金,並且包網費、水電費、燃氣費和取暖費。

“錢不是最重要的,”王阿姨說,“主要是想找個靠譜的年輕人一起住,平時能有個照應。”

她在租房信息中特別注明:希望租客是工作穩定的年輕女性,能偶爾陪她說說話。

與普通合租不同,像王阿姨這樣的房東往往更看重租客的人品和相處融洽度,而非單純的租金收益。


王阿姨說,自從把房子租給一位牙醫後,家裡多了人氣,兒子不在身邊的孤獨感也減輕了不少。

至於認幹親,王阿姨表示,暫時還沒有這個想法,但假以時日,如果與合住的女孩相處融洽,並且對方也不排斥的話,她可能會考慮。如果女孩願意負責她的養老問題,她也可以把房子和財產分一部分給她。

“年輕人獲得情感支持和生活便利,老年人則得到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這也算是雙贏的事。”張嵐說。



然而,並非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結局,溫情之下也有暗流湧動。

在代際互助模式中,部分渴望陪伴的老人不惜以房產或金錢為代價換取情感慰藉,而一些動機不純的年輕人則打著“養老送終”的旗號,實則覬覦老人的財產。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