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美國灣 阿拉伯灣…特朗普為何總與地名過不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而“更改地名”就是特朗普自我宣傳、自我包裝的一種策略,通過將地理區域改成符合民粹主義狂熱愛國情緒的名稱,特朗普以極低的成本,不斷強化對自己“偉大政績”的渲染。


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德納裡山”,曾經以印第安人的習俗命名。1917年被正式以美國第二十五屆總統威廉·麥金萊的姓氏命名為“麥金萊山”,2015年受奧巴馬政府時期多元化政策影響,重新更名為“德納裡山”。

特朗普此番再次改名,充分彰顯了他對“麥金萊主義”的尊崇追捧,得到了國內保守派的歡呼支持,認為有力打擊了民主黨的文化議程。




德納裡山。

而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隱喻著美國對這片海域擁有“所有權”,因此被作為特朗普的重要政治功績來宣傳。

雖然目前這場更名鬧劇並沒有給美國帶來任何實質上的利益,反而惡化了美國墨西哥的外交關系,但這並不影響美國民粹主義群體歡呼雀躍,在他們眼裡,改名似乎就是特朗普“強硬”“扞衛美國利益”的體現。

“波斯灣”?同樣如此,改名為“阿拉伯灣”後,特朗普又可以借機宣傳造勢,塑造他取得了“對伊朗的外交勝利”,收割一波國內主張對伊強硬群體的支持。

在特朗普的政治語法中,地理名稱不僅僅是一個稱謂,更是煽動選民情緒、維持政治熱度的興奮劑。

霸權主義心態作祟。


除了為國內政治服務,“美國灣”“阿拉伯灣”背後還暗藏著特朗普的地緣政治野心,即通過文化霸權的滲透,為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對外政策做鋪墊。

墨西哥灣的更名,本質是?“門羅主義”的當代翻版?,以地理稱謂的“美國化”宣示對美洲“後院”的控制。(另見本號文章《“新門羅主義”已經籠罩在拉美上空...》)

在深諳符號權力運作的特朗普看來,命名權即話語權,話語權即主權,將“美國灣”的標簽強行植入全球認知,為“文化滲透—認知重構—事實控制”的擴張套路鋪墊,特朗普在重拾“命名即征服”?這一殖民時代的霸權邏輯。


對波斯灣的更名企圖,更是特朗普中東戰略棋局的關鍵落子。?

特朗普的中東戰略主要聚焦強化與以色列、沙特等傳統盟友關系,集中全力打壓遏制伊朗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石油經濟崛起與地緣政治博弈加劇,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等國主張海灣應稱為“阿拉伯灣”,與伊朗圍繞海灣命名權展開長期爭議。盡管聯合國多次確認“波斯灣”為官方名稱,這場命名之爭卻始終未能平息。

特朗普給波斯灣更名,意在迎合盟友訴求,借此推動阿拉伯國家加大對美金融投資,並在巴以沖突、伊朗核問題等關鍵地區議題上獲取更多支持。

目前,伊朗核談判正處於關鍵階段,美國試圖通過文化符號層面的攻擊,在一定程度上繼續削弱伊朗在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進而在談判桌上占據有利地位。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