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歌手》: 林志炫重返歌手 向 "修音霸權" 宣戰的音樂殉道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林志炫對直播形式的執著,本質上是對音樂行業系統性潰爛的宣戰。他用直播拆穿 “百萬調音師” 的魔術,讓實力回歸評判標准;當短視頻平台將音樂切割成 15 秒 “高潮切片”,他堅持在直播中完整演唱《沒離開過》等高難度曲目,用 9 分鍾無剪輯表演對抗碎片化審美;57 歲的他拒染白發,坦然展示眼尾皺紋與略微暗沉的音色,這種 “去少年感” 的勇氣,恰是對 “百萬修圖師造星運動” 的嘲諷。




這場 “音樂原教旨主義運動” 反而成就了商業奇觀:其直播片段在 B 站創下 3000 萬播放量,“林志炫 現場” 成音樂院校教學案例;

ONE TAKE 演唱會門票 3 秒售罄,黃牛價炒至 3 萬仍供不應求;《歌手 2025》因他的加盟,招商金額同比提升 27%,證明市場正在為 “真實” 買單。

這揭示出吊詭的行業悖論:當技術讓造假成本趨近於零時,真實反而成為稀缺商品。正如柏林愛樂樂團拒絕發行數字專輯,堅持 “只在音樂廳存活” 的傲骨,林志炫的直播執念本質上是一場藝術定價權爭奪戰 —— 他用肉身證明,未經算法加工的歌聲,依然值得萬人空巷。




在林志炫宣布回歸的微博評論區,一條高贊留言寫道:“他來了,內娛假唱協會該失眠了。”


這戲謔背後,藏著觀眾對真實感的集體渴望。當 AI 孫燕姿攻占各大榜單,虛擬偶像演唱會座無虛席,這位堅持 “人聲原教旨主義” 的老派歌手,像博物館裡最後的活體展品,提醒著我們音樂曾如何與血肉共振。

或許《歌手 2025》的直播鏡頭會暴露他的聲帶老化,ONE TAKE 的執念會導致排名滑鐵盧,但至少在這個精修時代,還有人願意用走音的勇氣,守護藝術最後的體面。

正如他長文結尾所寫: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