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烏克蘭危機: 出國打工娶了一位烏克蘭姑娘 現在只想回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是長治,1975年出生於物產豐富的遼寧省遼陽市。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每個人肩上便成了一座山。95年下崗潮來襲,我淪為眾多失業者中的一員,為了謀生,想盡出路。

機緣巧合,我兩次來到俄羅斯“淘金”,意外娶了烏克蘭媳婦,生了一個混血女兒,期間還留學8年,45歲碩士畢業。


在異國打拼的生活,讓我感受到了中俄文化的差異和靠學習沉澱自我的重要性,也體會到了背井離鄉、思念家人、故土的無奈心酸。如今已近不惑之年,

回首往事,不談值與不值,只想繼續努力,發揮一個小人物的光和熱。

我出生在遼陽市的一個普通家庭中,父親靠在市場上做些小生意維持家裡開支,母親是家庭主婦,家中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

從小我就喜歡跟在父親身邊,在市場上那些人來人往、熱鬧喧嘩的場景中探索新鮮,耳濡目染間我對做生意也有了幾分認識。

高中畢業後,我到當地的一家儀表廠工作。沒想到1995年時遭遇下崗潮,我和很多人一樣淪為了無業游民。



(我們一家三口在天安門前合影)

那時的待業青年太多,因為找不到工作,年紀輕輕只能坐在家裡,簡直把人都快逼瘋了。沒有收入,很多人不得不自己想辦法求發展。

機緣巧合下,聽朋友談起他在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淘金”的經歷,說是淘金其實就是掙錢的意思。伊爾庫茨克是西伯利亞最大的工業城市,位於貝爾加湖南端,被稱為淘金城。

19世紀後期,在列娜河發現了金礦,西伯利亞的淘金熱開始了,人們陸續奔向這裡希望發家致富。後來,人們便把到俄羅斯謀生掙錢也稱為淘金。



(我的女兒)

那時候俄羅斯輕工業產品稀缺,很多中國人看准商機,將小商品及服裝等,通過手拎肩扛,乘坐火車帶到俄羅斯出售給當地人,這些商人被稱作“中國倒爺”,朋友便是其中之一。

我看朋友在伊爾庫茨克經營的服裝生意不錯,就想著去那發展看看。





(伊爾庫茨克森林資源豐富,人們用木材建築了許多具俄羅斯風格的木屋,都會安裝具有民族特色的百葉窗)

讓我始料不及的是,雖然伊爾庫茨克風景無限好,古建築數量也多,但是它屬於大陸性氣候,嚴寒期長。我一個東北人,也扛不住長時間的刺骨寒冷。

當得知莫斯科掙錢比較容易,而且那裡沒有這麼冷,我就果斷去了莫斯科。

哪知道,當時的莫斯科在前蘇聯解體的大背景下,社會環境混亂。我做了八個月的服裝生意,攢了些錢之後就打算離開這裡。

臨走之前,,我挑選了兩幅具有當地特色的樹脂工藝畫帶回國內。

因為之前出國的緣故,我錯過了表妹的婚禮,回國後我就將這兩幅樹脂畫送給了她。當時在國內,這種具有異國特色的樹脂畫很少見,表妹一家都很喜歡。



(這種黑金版小清新就是有名的霍赫洛馬裝飾畫風格)

回國後,我就到處考察市場打算找些謀生的營生。但是那段時間,國內就業前景不好,我就想著能不能做樹脂工藝品這塊。

由於沒有學習做這種工藝品的途徑,我就把自己關在家裡,查了大量資料研究工藝品的制作流程。

這種樹脂工藝品的模具要同時做出硬模和軟模,硬模可以用石膏來做,但做軟模的材料並不好找。

我打聽了很多地方,才在沈陽買到了不容易變形的硅橡膠。攻克樹脂工藝品的加工流程,對於我這個門外漢來說相當不易。

一丁點細節的疏忽,都需要從頭再來。所幸,上天不負苦心人,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的實驗我取得了成功。

那時,父親在市場上做些生意,我便將一些小工藝品放在他那裡賣。沒想到,市場上貨物琳琅滿目,我的這些藝術品缺少特色,幾天下來無人問津。



(市場上貨物琳琅滿目,尤其是這“三只聰明的猴子”很有意思)

後來,我便思考著如何為自己的樹脂工藝品增添特色。那段時間,我跑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市場、工藝品店,看見有特點的樣品,就會詳細記錄下來。

但是,樹脂工藝品的類型繁多,工藝水准也有不同的要求,短時間內很難求成。

就在我猶豫不決,不知該從何處著手時,一件事情的發生,讓我再次踏上俄羅斯淘金之路。

父親廠裡的一位叔叔希望我教他做樹脂工藝品,打算批量生產。當時我整個心思都投入在樹脂工藝品的創新上,答應用一天時間教他。



第二天,這位叔叔竟然又來了,考慮到沒有多余的時間留給他,我便回絕了他。沒成想,他跑到父親那去告狀,父親還數落了我一頓。為此,我和父親大吵了一架,陷入了冷戰。



(我在俄羅斯辦理相關證件)

那些天,我本就因創業不順而煩惱,再加上和父親吵架,整個人渾渾噩噩處於崩潰邊緣。

這時,我接到了一個親戚的電話,他很喜歡俄羅斯風情的異域畫,問我什麼時候再去俄羅斯,想讓我幫他帶兩幅畫回國。

考慮到國內並不樂觀的發展前景,和這些天創業遭遇的諸多煩惱,我便買了隔天飛往俄羅斯的機票,打算再次去異國闖蕩試試。

2000年,我再次來到莫斯科,當時的社會環境比我初來乍到時安定了許多。

懷揣著在異國闖出一片天地的夢想,我開始著手工藝品生意。身處異國他鄉,我節衣縮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經常為了跑市場顧不上吃飯。

然而,在異國的創業之旅並非如我想象得那般順利。我在莫斯科尋遍了地方,不僅沒找到合適的原材料,還幾乎花光了帶來的資金。靠工藝品發家致富的夢想,不得不被擱置。



俄羅斯皮革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樹皮鞣制牛皮。它與其他類型皮革的區別在於樺木油被加工到皮革的背面)

那些日子,我似乎沒了生活的方向,整天垂頭喪氣,又因為虛榮心,不甘心回國。幸好,母親打來電話安慰我,讓我去找她在莫斯科做皮夾生意的朋友。

考慮到多個方向多條路,我就決定去那試試。但是,皮夾廠的薪資待遇還有工作流程,我不太喜歡,便放棄了這個工作機會。

好在大哥不介意,還為我安排了暫時的住處,讓我找到合適的工作後再離開。

那陣兒,為了找到商機,我時常去附近的螞蟻市場做調查。

這個俄羅斯最大的批發市場,集中了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和各種貨物。其中,當然不乏大批的中國商人,他們主要以經營服飾和皮具為主。中國的商品價廉物美,頗受當地人的喜愛。

大哥見我沒事總往市場跑,便建議我去賣報紙,一個月大約能掙500美金。考慮到賣報紙工作清閒,還能有時間研究點別的事情做,我就在螞蟻市場租了個攤位開始賣報紙。





俄羅斯套娃,圖案是一個穿著俄羅斯民族服裝的姑娘,叫做“瑪特羅什卡”,這也成為這種娃娃的通稱)

出人意料的是,這份工作不但越做越大,還讓我娶了烏克蘭姑娘做老婆。

後來,我除了賣報紙之外,閒暇之余也會賣些電話卡、做些中介之類的工作。2003年,我又增加了賣電腦,為中國人做些電腦維修、網絡維護的業務。

期間,時常有人過來找我幫忙,讓我幫他們在報紙刊登些找工作的廣告,秀莎便是其中之一。

秀莎是個烏克蘭姑娘,青春靚麗,她本來在自己家鄉盧岡斯克的一家醫院裡做著護士工作,由於醫院經濟效益差,發不出工資,她就來到莫斯科來討生活。

但莫斯科這邊的醫院有明文規定,不接受外國人,秀莎吃了閉門羹便想到通過登報紙來找工作。

期間,我給她介紹了三次工作。不是她嫌待遇低就是別人嫌她能力差,折騰幾回她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那時候正好很多中國人來這裡發展,但由於語言不通和文化差異,他們不知道生病後該去哪裡看病,也不曉得看病流程。看著他們焦急無助的樣子,我也是有心無力。



(我的妻子秀莎)

後來,我想到秀莎正好是護士,正好熟悉看病的那套流程。正好我也開出租車,就尋思這是個不錯的生意,不但可以幫助國人去醫院看病,還能給秀莎找個適當的工作,一舉兩得。


我就在報紙上打了廣告:烏克蘭護士可帶人看病,有車。當時報紙標語很醒目,很快我們就火了。

剛開始,我們開車送病人去醫院看病,給他們做翻譯溝通看病事宜,一次下來掙300盧布,相當於10美金。但由於耗時太長,不能維持生活,又耽誤其它工作,後來便漲到30美金。

意想不到的是,我們的業務越做越好,我倆也因朝夕相處逐漸走到一起。

那時候,莫斯科的住房條件比較緊張,我們一直是和別人合租。後來,秀莎懷孕了,我們便離開了這裡。



(秀莎和我們的女兒,女兒遺傳了媽媽的美貌)

2006年,我們搬到了莫斯科郊區的巴拉時河,以每月10000盧布的價格租了套房子。

這裡環境秀美,景色宜人,不遠處便是原始森林。春天有蕨菜,蒲公英,夏天可以到附近湖泊游泳、釣魚,冬天可以滑雪。清晨還可以在植被圍繞的小路上跑步,呼吸新鮮空氣。

最重要的是,離我們住的不遠處有一家軍營醫院,秀莎能在這裡安全待產。

記得秀莎生產那天,醫院不同意家屬陪伴。我只能在院子裡焦急等待,等到孩子順利出生後,秀莎才給我打了電話。



我說我想看看孩子,秀莎便委托護士將孩子抱在窗前。

那天的天氣很好,陽光照在玻璃上閃著白晃晃的光,妝點著孩子稚嫩的身影,只一眼我便有了身為人父的感覺,瞬間感到身上擔子更重了。



(女兒的出生,讓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意義)

為了感謝醫生,秀莎讓我買了七朵玫瑰花送給她,結果醫生回送一大包嬰兒尿墊給我們。俄羅斯人同中國人一樣,也很講究禮尚往來,而且這裡的婦女也從不做月子。

秀莎出院第五天,回到家中,便嚷嚷著要去商店買東西,我說你應該好好休息,需要什麼我去幫你買,但秀莎還是執意自己去。

另外,嬰兒出生滿一個月,要做“洗禮”,這是俄羅斯人的一個重要儀式。



俄羅斯嬰兒洗禮場景,並沒有網傳那麼暴力)

在巴拉時河居住的那幾年,我通過賣些電腦、維修網絡等工作賺錢養家。期間,我還帶著妻女回國幾次。

2009年春節前夕,為了與父母團聚,我們早早地登上了回國的航班。

讓我驚喜的是,父母為我和秀莎補辦了國內的婚禮,看著兩位老人為我們忙碌的身影,心裡的感動不可言說。

想起出國前,和父親吵架的情景,自責和愧疚感襲來,但道歉的話語卻始終沒說出口。


父愛與母愛體現的完全不同,他更含蓄,更無言也更有力,如山一般。其實,父親早已忘卻倆人的嫌隙,他更享受一家人團聚的歡樂。



(2009年,我帶著妻女回家探望父母)

剛回去的幾天,沉浸在團聚熱鬧的氣氛裡,猛然發現離別的日子又來了。不舍、牽掛五味雜陳,我強忍著淚水和家人告別了。



剛回來的那些日子,對父母和家鄉的想念不可抑制,但為了生活,我只能把思念埋在心裡。

秀莎察覺了我的心思,便拉著我到處去散心。那會兒,我心情逐漸明朗,還發覺了俄羅斯人崇尚浪漫,樂於享受生活的態度。

每逢周末,就會看見很多人,驅車來到自家的郊區別墅度假。他們白天散步、釣魚、野炊。夜晚享受星光、音樂、靜謐,談情說愛,好不愜意。

然而,在巴拉時河我們並沒有常住下去,由於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我便有了留學的打算。

當時工卡不好辦,且光是一年的費用就要3500美金(工卡就是俄羅斯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簡稱俄羅斯工卡)。

我算計著不如上學,上學可以邊打工邊讀書,每年只用2000美金,而且學校管住。

那時候許多大學生,都是半工半讀的狀態,有的做代購,有的當導游,當然這都是學生私下在做。



(莫斯科大學,它是俄羅斯聯邦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研究型高等院校)

2012年,我在莫斯科管理大學念了兩年預科,然後念了4年師范大學,又在莫斯科大學念了兩年,讀完了碩士。

期間,我做些導游、漢語老師的工作,掙的那些錢,一部分寄給回家鄉生活的妻女,另一部分除了日常生活開支都存了起來。

想起留學的那段日子,苦中作樂的時光不在少數。

記得我在莫斯科國立大學剛讀研時,同宿舍有兩個來自國內安徽的同學,他們倆很喜歡玩游戲。每天晚上,我都能聽到辟裡啪啦敲擊機械鍵盤的聲音,結果幾天下來我都沒休息好。

於是,我就去找宿管員投訴,這件事傳到了那倆同學耳朵裡。他們就商量著把我從宿舍弄出去,還大言不慚地把想法告訴了我。

我一聽,頓時笑了。心想,我巴不得被安排到別的地方去住,可是調宿舍真那麼容易嘛,沒有500美金,人家是不會搭理你的。



(在莫斯科,送花也有講究)

他倆為了此事,買了花和禮品,准備送給宿管員。想不到,宿管員根本不接受,還把東西退了回來。他倆也沒料到,宿管員這麼直接地就回絕了,呆楞在原地大眼瞪小眼。

我從不遠處看到這個場景,再看看那些花,心裡了然覺得好笑。

宿管員是位四十幾歲的女士,保養得宜。雖說女子都愛花,但在俄羅斯送花也是有講究的。

送花的數量必須要是單數,雙數是祭奠去世的人,而且不同數量含義不同,1朵花表示“你是我的唯一” ,3朵花表示“願意與你走到天涯海角” ,5朵花表示“我愛你”……



那倆同學送給宿管員的是三朵花,也就是追求的意思,她當然不會接受。

另外,在學校期間,我聽說了不少新鮮事,比如在俄羅斯民間有扇耳光大賽,這讓我不禁感歎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

當然,留學期間最大的收獲便是讓我認識到了持續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我不僅積累了知識,還豐富了我的思想。



(我的母親)

這兩年,由於疫情原因,我一直未能再回國看看,想起家中80多歲的老母親還在時時牽掛著我,心裡面的愁苦便無限蔓延開來。

都說:“父母在,不遠行”,可作為家中唯一兒子的我,卻離開他們這麼久、這麼遠。

憶起2017年,父親去世,我沒能見他最後一面,這是我永久的痛。

聽姐姐說,那段時間,父親小腦萎縮的厲害,整天呆坐在床上,目光沒了神采,嘴角時不時淌出口水,就連吃飯也失去了吞咽功能,仿佛整個人被抽空了氣力。

即便是這樣,父親見到去探望他的男性,還是會對著他們一遍遍喊出我的名字。可是,姐姐還是堅持先不通知我,因為那些日子,我正守在做完乳腺切除術的秀莎身邊。

直到父親的意識進入了昏迷狀態,姐姐才通知了遠在異國的我。但是天不遂人願,父親沒能等到我便去了。

聽姐姐說,父親走時是睜著眼的,他沒能看到我,想必留有遺憾,聞言我對自己又多了些怨憤。



(現在我喜歡用短視頻來記錄生活)

如今的我和妻女住在盧甘斯克,過著平淡卻充實的生活,回首這20多年在異國討生活的日子,我時常問自己到底值不值得。

經歷疫情後,我猛然意識到,其實取舍要比奮斗更艱難。而家鄉的故土和親人,是我最難以割舍的。

現在的我,只盼望著疫情早日結束,能盡快回到祖國、母親的身邊,陪她慢慢變老。

【口述 | 前往烏克蘭老婆家】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真實人物采訪”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