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我为佩戴"230万耳环"的黄杨钿甜和她父亲 算了三笔账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场由“230万元耳环”引发的舆论风暴,将18岁演员黄杨钿甜及其曾任公务员的父亲杨伟推入漩涡。




让我们剥开奢侈品标签与公务员履历的表象,算清三笔隐性的社会账目。


第一笔账,算的是演艺圈新人的成长成本。

根据披露信息,黄杨钿甜四岁习中国舞,五岁转爵士舞,小学期间斩获诸多奖项。按二线城市少儿爵士舞课程包计算,50课时费用约1万至2万元;若每年消耗2—4个课程包,十年舞蹈培训支出在20万至80万元区间。这还不包括模特培训、参赛服装、差旅食宿等衍生费用。

第二笔账,算的是公务员职业转换的财富密码。

杨伟的履历呈现典型的“体制内—体制外”迁徙轨迹:2010年考入雅安城管局,2015年辞去公务员身份,调任投资促进局,2017年辞职创业




上述时间线暗藏两个敏感点:其一,尽管杨伟强调“未参与灾后重建招投标”,但投资促进局的工作性质决定其长期接触企业资源。

其二是辞职时机选择,2017年恰是女儿凭借《楚乔传》崭露头角之年,这种巧合难免引发联想。

更耐人寻味的是,杨伟和合作伙伴2020年成立的化妆品公司至今未开展业务。类似“空壳公司”在商业世界并不罕见,却为公众质疑提供了想象空间。


公众质疑的逻辑很朴素:若真如所言独立创业未果,化妆品公司是空壳,女儿的艺术培养经费从何而来?家庭经济支柱何在?全靠母亲来支撑?

第三笔账,算的是社会信任的崩塌成本。

这些年,因为年少轻狂、网络“炫富”,不小心扯出家里人的案例不要太多。

从“北极鲶鱼”炫耀九位数存款到周劼朋友圈晒权钱交易,近年来网络反腐呈现“炫富—扒皮—实锤”的固定路径。当黄杨钿甜佩戴奢侈品耳环的照片出现,公众神经立刻绷紧:这个(曾经)公务员家庭是否上演着“前半生拿工资,后半生靠女儿”的戏码?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