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电影: 十问中国电影:从历史第一到十年低谷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下的市场困难——从长期看,是艺术创作和产业机制的改革不够、资金和资源的分配出现严重的问题以及移动流媒体的分流造成的影响;从当下看,是票房此消彼长、类型供给单一造成的短期困难。从外部看,普通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可支配收入变少。——这些综合因素导致电影内容端的质量和题材都不足以吸引观众。


《哪吒2》的大爆,短期内对市场影响较大。《哪吒2》把观众的评价锚点拔高了,春节档释放了观众观影的预期欲望和预算。

前四个月总票房对比去年同期其实上涨了37.59%,有些三四线城市甚至已经完成了全年任务。但这其中60%都是《哪吒2》一部影片带来的,这在历史上前所未见,未来的情况尚不可预测。


中国电影不能再依赖老导演、依赖于最头部的演员,这对电影的整体生态都是不健康的。需要给青年电影人提供试错机会,去探索题材。老导演拍一部电影的成本可以扶持100个青年导演。

从内容侧来说,电影类型的定制和融合或许是更为可行的升级方式。类型是被历史证明过的成功范式,符合观众的心理格式塔结构。每个类型本身都有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如果我们把内容做细,用不同的类型去排列组合,或许是一个出路。

电影行业正在经历一次变革和升维,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在不确定里面会有新的机会。在这个时期,有一些迷茫是正常的。

202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

2025年4月的内地电影票房合计11.97亿元,创下近10年(除疫情期外)单月票房新低,刚刚过去的五一档以7.47亿较去年同期腰斩的成绩收官。在《哪吒2》捅破天花板仅仅两个月之后,内地影市需要再度直面这个残酷现实:电影怎么了?电影院怎么了?如何才能重振市场?

“行业内的悲观情绪很重,特别是五一之后见了几个同行,大家的反应都是‘不会整了’、‘整蒙了’、‘这咋整’……”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变革,确实倒逼着所有的从业人员在思考接下来拍什么。”

“电影市场正在进入亿元时代,我们得重新适应亿元时代。”

腾讯新闻娱乐研究院专家:

影行天下CEO、电影人、营销专家安玉刚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博导李铭韬

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董文欣

井树文化创始人、制片人、影评人藤井树(按姓名笔画排序)

做客《娱鉴·锋向标》,四位扎根于电影行业土壤的电影人作为本期娱鉴观察员,从创作、制片、营销到院线上映,发出自己走在十字路口中央的声音。


(注:以下对话为分别独立进行,并进行节取)

问题1:电影市场何以低迷至此?

行业顽疾与短期阵痛并存

面对这个“天问”,四位观察员各有侧重。对于观众而言,缺乏好电影;对于创作而言,缺乏好剧本。但这些都是内在根源的表面现象,潜藏在危机之下的原因可能需要唤起一场变革。

娱鉴:现在的电影市场可能处于近10年来(排除疫情期)最为低迷的时期,各种原因都存在,您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

李铭韬:这是疫情期后的短期阵痛和整个电影行业从本世纪以来整体长期的发展周期,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说的话,其一是目前为止我们对电影的艺术创作和产业机制的改革做得不够,比如对内容端的控制,并不是所有题材都能拍。偶尔出现一两个特例,像《哪吒2》,它也需要借助特定的社会力量才能成为爆款。但它欠缺对产业的可复制性、可迁移性,更像一个孤例。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8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