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电影: 十问中国电影:从历史第一到十年低谷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问题8:还有哪些寻找新解法、探索新动力的可能性?


尊重规律,推陈出新

在市场环境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破局成为讨论的关键。如果未来不可预测,那么解决当下最为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显得迫在眉睫。


娱鉴:现在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吧,如何才能破局?——靠更多大制作输出?靠更多成功类型复制升级?靠能扛预售的演员做主演?……

藤井树:希望已经把握了资源的导演们能够多给新人一些支持,希望头部演员有责任担当——他们已经是在最好的项目中选择了,我觉得他们可以想一想,除了拍一些比较稳妥的大项目外,是不是也可以拍一些相对比较中小体量的、年轻创作者的项目。”

安玉刚:这些都可以去尝试,但电影永远是题材和故事最重要。

李铭韬:我们的创作者对于电影创作法的侧重点,应当遵循类型电影的基本规律(如上文问题4所述)。它是一个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最切实、最直接和观众的心理结构挂钩的方式。

董文欣:我认为应当更多鼓励年轻的编剧、导演、演员,来讲年轻人的故事,创作思维应该年轻化。不讲年轻人的故事电影市场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我比较认可陈思诚的方式,扶持一些年轻的导演,他做监制,像柯汶利、戴墨每个人都能收获十几亿、几十亿票房,才能共同发展。而不是说总是用老导演,甚至香港的老导演,你看这个五一档有几个真正的年轻人故事呢?太中年危机了。

另外就是,我们现在整个电影创作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单薄,比如缺少大制作的影片。美国好莱坞每个季度都有工业制作大片、科幻大片,但咱们还只能限制在春节档、暑期档或国庆档这些大档期才能有这样的大制作。我们整个电影工业化还是远远不足,不能老靠着《流浪地球》、《哪吒》系列吧,都要等好多年。不过大制作的风险太大,像今年投资这么大的《蛟龙行动》票房失利,代价这么大。市场一方面很脆弱、风险大,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急需大制作影片,下一步该怎么办,我觉得这不只是一两家公司需要去思考的事情。可能也需要一个国家的全局掌控吧!


娱鉴:现在有不少项目会选择找(粉丝)能冲预售的演员去为成本兜底,是个路径吗?

董文欣:好的故事还是要对年轻的“偶像”们委以重任,我觉得我们的“偶像”不像前几年了,现在的“偶像”进步很大,像《向阳·花》里的赵丽颖、《不说话的爱》里的张艺兴,还有之前《小小的我》里的易烊千玺、《野孩子》里的王俊凯、这两年被各种提名的王一博等,我发现现在的“流量们”都在进步了。



《向阳·花》中的赵丽颖


问题9:中国电影还要在十字路口站多久?

一时的阵痛还是永久的转折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场并不意外的低谷对行业来说是一场折磨,谁都希望折磨能尽快结束。但结构性矛盾让低谷到波峰的路程显得崎岖多艰。

娱鉴:当前的内地电影票房接近于谷底,这是一时的阵痛还是永久的转折?

藤井树:危和机是伴随的。在每次变革发生的时候,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只要往前看,就是必然的。整个行业在发生变革,未来可能大家会想怎么把成本降下来、宣发费也不要那么贵,轻巧地把电影做出来。另外就是精准地找到电影的用户,停止盲目的无序的宣发。

安玉刚:我觉得这不是一次阵痛,内容端的改变可能是一个很长时间的事情。我作为一个市场端的人,其实不是特别好评价。只能说现在大众更习惯于短视频,信息量提供的频次变得那么高、情绪提供得那么足的情况下,对于长视频的创作势必是会有影响的。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