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10年牢狱倒计时,一名服刑人员的期待与惶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39岁的张怡坐在上海市女子监狱的谈话室里,这是她服刑的第十年。她即将走出高墙,面对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服刑期间,张怡父母相继离世。在高墙内的3000多个日夜,是一场与自我、与过往的漫长抗争。

如今,即将重获自由,张怡既期待又惶恐。她怕自己跟不上社会,怕再次受到诱惑,怕辜负这十年的改造。出狱后,她想先打工攒钱,再回乡下养鸡。




张怡在上海女子监狱服刑。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摄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2015年冬天,张怡因违法犯罪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入监后,她要接受新入监的全面抄身和失去自由的集体生活。

入狱第一天清抄,她接收到监狱民警指令,将所有衣物交给警官检查,自己抱着头蹲下,“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成了囚犯。”张怡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一年后,她从新收监区转入中期服刑所在监区。个别谈话中警官感受到她的悲观,对她特别关注。“最初的半年,每天都想一了百了算了。”张怡回忆,夜深人静,她就盯着监室的窗户,幻想撬开玻璃跳下去,但严格的监管下,她没有轻生的机会。


最刺痛张怡的是家人。2017年,尚在服刑的张怡见到了从家乡贵州赶来的父亲,父亲话不多,只是一味隔着玻璃看着她,未告知女儿自己已是癌症晚期的消息。这是张怡入狱后父女第一次相见,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一个月后,父亲离世,张怡深陷自责:“如果我在外面,也许能早点发现他生病。”

在服刑期间,父母因病相继离世,只能由妹妹和姐姐为张怡购置生活用品,妹妹每次通话都叮嘱张怡,“照顾好自己”。提及父母,她声音哽咽,“刑满释放那天,最想做的是去看父母,跪在父母坟前忏悔。”

调节心态,好好改造


入狱后,张怡总感觉耳边有人低声说话,她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幻觉。同监室的其他服刑人员开导她:“你可以找民警聊聊,只要你想改,就有机会。”她也发现,警官和她入狱前想象的冰冷粗暴截然不同。

张怡回忆,当时她鼓起勇气对当时的主管民警周警官说,“父母频繁闯入梦里责备我、质问我,醒来后只剩下负罪感,闭上眼就会浮现从前在家里,因一句气话对父亲冷战,或是在父母身边撒娇。”

周警官回忆,那时张怡状况很差,经常乱吼,所以时常找她谈话,希望她尽快调节心态走出来,再发展下去可能要安排诊疗,“在心理辅导民警的帮助下,张怡逐渐走出阴霾。我们还让她参加了监狱的艺术矫治,在自编自导的话剧《重生记》中演绎重生的自己。”

张怡只有小学文凭,在监狱有很多现实的困境需要解决。写改造材料时连字都认不全,要靠同监室服刑人员和警官帮忙指导。周警官说,当时监区让文化程度较高的服刑人员帮她修改,还安排了文化课,进修改造提高认知,减少再犯罪率。

在监狱教育中,张怡重拾课本,从扫盲班开始,一步步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我最喜欢数学课,学会了小数点和进位,至少能把账算清楚了。”她说,在监狱职业技能培训中,她选择了养殖技术,“出去后想养些土鸡,踏踏实实过日子。”

在参加监狱劳动技能培训时,张怡的进步被警官看在眼里,为了鼓励她,警官让她系统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从那时起,张怡每周都会收到一份详细任务清单,学习内容涵盖劳动流程、物品管理、统筹安排等。张怡还自己列了详细的计划,从收发物品到辅料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准无误。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1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