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军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里约热内卢处在热带,常年炎热潮湿,到了夏天,气温和雨水骤增,训练变得更加不适。摄像机跟随雨果的时候,正好赶上里约热内卢的秋天,穿着短袖的雨果问纪录片的摄像师:「你能想象夏天在这里打球是什么感觉吗?」


更麻烦的问题是,在巴西,一个少年能有机会站在乒乓球台前,这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想要上台练球,雨果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其他队员打比赛、同台竞争,有时候想打球的人有20人,打一场比赛往往要等上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有时候即便赢了也无法上台,每天训练,都需要经历漫长的旁观和等待。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告诉雨果的父母,他打球很有天赋和灵性,可以成为很专业的乒乓球员。雨果自己也渴望进行连贯、有规划的训练,「比起亚洲和欧洲的同龄选手,我接受系统训练的时间已经太晚了。」雨果说。

决定成为职业乒乓球运动员后,雨果来到了离家更远的俱乐部进行训练。车程两个多小时,在那里,雨果提高了训练频率,下午和晚上都增加了训练,晚上还要留下时间上文化课。日程很满,每天半夜才会回到家,到家的时候,雨果都会看见爷爷趴在窗户上等着他。「太累了,到家就要马上睡觉。」第二天还要一早起床,继续去训练,日复一日。

2010年,他获得了拉丁美洲乒乓球比赛青少年组冠军。那次比赛后,有报道称:「雨果·卡尔德拉诺是巴西队的希望。」于是,14岁的雨果离开里约来到了圣保罗,他第一次以职业运动员的身份进入了国家队,穿上了巴西乒乓球队的队服。

他也逐渐在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2011年,他先后在巴西、秘鲁和阿根廷等地获得了青少年组个人和团体赛冠军;2012年,雨果第一次参加世界级比赛,在波多黎各举办的世界青少年挑战赛上,他获得了一块铜牌,为了庆祝这块奖牌,巴西国家队的领队和雨果的主教练雷内还一起敲响了象征着胜利和奇迹的胜利钟。

随后,18岁的雨果在中国举行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夺得了铜牌——这是巴西乒乓球历史上首枚青年奥运奖牌。


雨果成了整个巴西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但由于乒乓球在巴西实在太过小众,这也意味着他需要离开巴西,去更大的世界。他在国家队的一名教练帕布罗认为,雨果需要更完备的训练条件:「这孩子真是个天才。但即使有优秀教练的密切监督,由于空间不足,也无法进行充分的训练,必须要想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潜力。」

来自德国的奥克森豪森乒乓球俱乐部向雨果发来了邀约,雨果决定离开巴西,前往德国


孤独的

作为最熟悉、了解雨果的人,雨果的妈妈曾经说,雨果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与里约热闹的氛围不同,奥克森豪森是一个人口只有6000的德国小镇,这里常年阴雨连绵,人与人之间鲜少有亲昵、轻松的交往,雨果形容,这里有着「更严肃的氛围」,「人们很有野心,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

德国,远离自己熟悉的成长环境,远离家人,有段时间,雨果晚上老哭、缺乏安全感,也很孤独。但他从没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自己为何而来」。

在奥克森豪森俱乐部,雨果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努力。「我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人。」俱乐部教练曾回忆,雨果会在每天凌晨4点起床跑步,然后早上8点带着微笑来到健身房开始一天的力量训练,膝盖常常会贴着厚厚的肌肉贴,却从不喊疼。「一个来自里约热内卢的小伙子,从18岁起就独自生活在德国的一个村庄里,没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这也表明了他的雄心壮志。」这位教练说。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