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電動車: 充電比換電還快?電動車主能靠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滿電出發時信心滿滿,服務區充電時左右為難。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高速公路充電站再現“搶樁”奇觀。有服務區充電隊伍蜿蜒數百米,多車同時充電導致功率不足,更有站點搬出餐飲叫號系統管理排隊。類似的新能源車假期充電笑話,已成為這個時代的保留劇目。


截至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10年穩居全球榜首,保有量突破3000萬輛大關。但補能效率的阿喀琉斯之踵,始終是新能源車主們最大的焦慮,也是橫亙在行業面前繞不過的難題。

充電樁數量不足、充電速度緩慢的短板,在節假日出行高峰尤其嚴重:因為充電大排長龍,高速公路變身“充電停車場”是家常便飯,城市商圈充電位上演“搶車位大戰”也不鮮見,用戶對油電同速的期待愈發迫切。



電動車車主的裡程焦慮,背後問題值得深思。(圖/視覺中國

如何解決裡程焦慮?車企、電池廠商乃至整個行業都在頭疼。但是換電和充電之間經久不衰的路線之爭,就一直沒有結果。

你看,在上個月的2025上海車展上,兩條技術路徑的扞衛者,就都拿出了看家本領,試圖證明自己選的才是代表未來的康莊大道。

一邊是瘋狂提速的超充陣營——比亞迪亮出“充電5分鍾續航400公裡”的閃充電池,星星充電的液冷超充設備則率先在海外市場落地;另一邊是另辟蹊徑的換電派,寧德時代攜五大車企連推10款換電車型,25億元換電站投資擴建計劃同步啟動。

補能效率的競賽,本質上是對用戶體驗的爭奪。

超充派試圖把充電時長壓縮到喝杯咖啡的時間,換電派則想讓補能過程比加油更利落。而解決補能焦慮,歸根結底,是車企們在爭奪未來新能源生態話語權。

油電同速不是夢

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速度有多快?答案是——和加油一樣。

你沒聽錯,油電同速理論上已經不是夢。

今年3月,比亞迪率先投下一枚技術“深水炸彈”,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的兆瓦閃充系統。按照比亞迪的說法,該系統功率至峰值時,1秒鍾就能補充2公裡續航,5分鍾就能從35公裡續航充到407公裡續航。





2025上海車展,比亞迪展區的“兆瓦閃充”技術。(圖/視覺中國

開過電動車的人都懂,傳統燃油車進站加油平均要5~8分鍾,而比亞迪的兆瓦閃充在10%~80%電量區間,硬是把充電速度提到了和加油一個水平。

萬萬沒想到的是,這還不是補能技術目前的天花板,在一個月後的上海車展,充電速度的上限再一次被刷新——寧德時代發布的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不僅實現1300千瓦的充電功率,更將續航裡程提升至800公裡。

雖然上述兩種超充技術,僅在特定SOC區間(電池荷電狀態)和標准測試環境下實現,但已讓人們看到油電同速的曙光。

畢竟,續航焦慮曾是電動車主最深的痛。早期電池技術不成熟,電動車因續航短、充電慢,被網友戲稱為“電動爹”。甚至因充電樁不足以及波峰電費差價,北京的網約車司機曾經為省30塊,大冬天凌晨4點起床搶樁。

而超充技術的飛躍,讓這一困境逐步被破解。

自2019年特斯拉中國落地首台V3超充樁以來,電動汽車補能效率便開始了一日千裡的突破,從15分鍾的快充電池,到充電5分鍾續航200公裡的超充,再到“一秒一公裡”的閃充……更好更快地補能,已然成為車企新一輪的內卷競賽。



特斯拉超充樁。(圖/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支持800V超充技術的車型數量,也呈現爆發式增長。

據紅星新聞報道,2023年800V車型的滲透率約為2%,而到了2024年1月,這一數據已經攀升至5.8%。目前,超充車型基本可以實現“充電5分鍾,續航200公裡”的目標,價格也逐漸下探至20萬元甚至15萬元的區間。

隨著各地基礎設施加速完善,“油電同權”也在逐步實現。數據顯示,廣東規劃2025年將新建274座超級充電站,北京計劃年底前建成1000座,而深圳在2024年已經成為全國首個超充站數量超過加油站的城市。

相對地,加油站數量正在銳減。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加油站數量會從現在的11萬座,減少到9萬座。也就是說,未來五年內,每五個加油站裡,就會有一個消失。

正如網友所說,“超充的到來,實現油電同權,幾乎革了燃油車的命。”

補能博弈,誰是未來?

從輿論風向來看,受傷的似乎不止傳統燃油車。

新能源汽車補能領域,充電與換電兩種模式仍在持續角力。此前,換電模式憑借高效的優勢更受關注。以蔚來為例,其第四代站點已經能將補能時間壓縮到2分24秒,同時“車電分離”銷售方案還能降低購車門檻。

不過,當換電模式的電池規格不統一、通信協議壁壘、建設和運營成本等問題亟待解決,超充技術的補能效率天花板不斷抬升,再次掀起了人們對“換電有沒有必要”的討論。甚至有人斷言,“現在就是換電模式退出之時”。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本屆上海車展上,蔚來CEO李斌與媒體的問答環節成為焦點。眾所周知,3分鍾內換電,是蔚來的核心宣傳點之一。而當被問及“蔚來是否受到超充沖擊”時,這位創始人給出了明確回應。

“超充和換電不是對立關系。”李斌先是秀了一把肌肉,提出蔚來已在全國建設超2.6萬根充電樁,是國內充電樁數量最多的車企之一。隨後,他又話鋒一轉,“再快的超充,它也不可能比換電快”。





不止換電,蔚來近年大力布局超充換電站。(圖/視覺中國

按照李斌的說法,頻繁使用超充會對電池壽命產生影響。“車主一直用超充,(車企)敢不敢給電池做15年、12年,哪怕是10年的質保?如果能,我服!”

其次,他提到超充對電力容量要求高,需要先建設儲能設備,成本並不低。而且,從電網到儲能設備再到電池的充電過程,存在兩次電力損耗,而換電只有一次損耗,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李斌所言並非沒有道理,超充站的大量建設,目前在技術上仍然有一系列問題需要攻克。

重慶為例,當地計劃到2025年建設總功率190萬千瓦的超充設備。這個數字背後有個對比——2023年重慶全市最高用電負荷約2600萬千瓦,超充設備全開時將占到7%的用電量。為此電網必須提前改造升級,但改造後的設備在用電低谷時基本閒置,就像為節假日擴建的車站,平時空蕩蕩,反而浪費資源。



超快充實際應用同樣存在瓶頸。(圖/視覺中國


此外,超充在不同地域和場景的使用上,也存在個別隱性問題。

比如零下40攝氏度的黑河,充電槍插口可能結冰,影響充電效率,而換電站依然能三分鍾完成補能。這種特性讓換電在北方嚴寒地區、物流園區等場景不可替代。

充電or換電,不需要二選一

補能焦慮的加劇,讓這場技術路線之爭愈發激烈。

目前來看,超充技術需要解決的是,充電樁普及和充電速度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對電網負荷的影響;而換電要面對的則是老問題,其發展卡在的兩個關口:成本和標准。

同樣以蔚來為例,據諸多財經媒體報道,其一到三代換電站的建設成本分別為300萬、200萬、150萬。截至2024年底,其建成的3000多座換電站裡,第四代換電站單日服務最多理論上能達到480次。

據李斌此前透露,蔚來換電站單站日均60單就能實現盈虧平衡。蔚來高級副總裁兼樂道汽車總裁沈斐也在直播中表示:“上海(換電業務)一天9000單,馬上要接近1萬單了。目前在上海絕大部分地方,只要能把換電站建下去,肯定是掙錢的,非常接近盈虧平衡點。”

樂觀地看,日均60單顯然並非天文數字。但就當下而言,全國大部分站點還在盈虧線底下掙扎,換電站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換電雖快,但建設成本極高。(圖/視覺中國

當然,蔚來並沒打算單靠自己。既然眼前面對的並非天文數字,最有效的破局法子自然是——拉盟友,和其他車企搞共享換電站,並和長安、吉利、一汽等7家車企共同組建換電聯盟,通過共享基礎設施和電池資產管理,進一步鞏固自身的補能優勢,同時降低運營成本。

另一合作伙伴寧德時代,則正和蔚來合作推進巧克力換電塊。這種換電塊兼容A0級到C級車型,能夠實現跨品牌電池互通。此外,蔚來還公布了兼容多電池包智能換電站專利,適配“換電聯盟”不同車型。

不難看出,當用戶規模通過共享聯盟壯大起來,換電站的前路盡管多有曲折,但未來多半還是走得通的。

事實上,換電早就是全球行業裡反復折騰過的老話題。

國外最早搞換電的Better Place公司黃了,特斯拉試了也撤了,國內車企近幾年反而越戰越勇——除了蔚來,上汽、吉利、寧德時代這些大廠都在布局換電,其中不少都是換電聯盟的玩家。

隱憂並非沒有,甚至顯而易見——這些新入場的玩家究竟是真的看好換電,還是多頭下注占個坑,現在還真說不准。

無論是超充還是換電,它們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緩解用戶的補能焦慮。星星充電研發高級副總裁李宏慶在接受貝殼財經采訪時提到,超充和換電並非相互沖突,而是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和場景發揮作用。



快充和換電,都是為了美好的出行生活。(圖/視覺中國

“超充技術充電快但成本高,適合追求高效補能、對價格不敏感的用戶,如商務出行人群;換電技術需電池標准化,更適合日常通勤、注重便利性、對價格敏感的用戶。”李宏慶說。

從業內動向看,兼容性正成為新趨勢:家裡裝個慢充樁每天補電,城裡趕時間用快充,跑高速才找換電站。

就像有人喜歡自駕游的樂趣,有人偏愛高鐵的便捷,車企需要的不是“站隊”,而是各顯神通——蔚來把換電技術開放給同行,特斯拉拼命建超充站,理想汽車幹脆搞了個“超充+加油”的雙保險

至少在目前,面對3000萬新能源車主的補能焦慮,中國有足夠空間容納超充和換電發展。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