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泰国富二代,靠一瓶水在中国赚大钱?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彭萨克。(资料图)


2013年,彭萨克开始打造IF椰子水品牌。

他首先在曼谷建立了一家名叫General Beverage的工厂,专注于食品和饮料的制造与分销。


随后,他正式创立了IF品牌,General Beverage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该品牌的代工厂。

不过,General Beverage并不只生产IF椰子水,而是同时代加工其他企业和品牌的饮料。对IF的母公司IFBH来说,General Beverage既是它的股东,又是它的供应商,二者是彼此独立而又合作的关系。

泰国本土小试牛刀后,IF椰子水收获了很好的市场反馈。2015年,彭萨克带领IF椰子水进军中国香港(专题),一年后就成为香港最畅销的椰子果汁饮料

有了在香港的成功经验,2017年,IF品牌又继续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同样大获成功。

靠着一瓶瓶椰子水,IFBH赚得盆满钵满。该公司的招股书显示,IF品牌已连续5年问鼎中国内地椰子水市场,2024年的市占率达到34%,是第二名的7倍多。



“三无”运作模式


说起来,椰子水在中国的火爆,还是从近两年开始的。这种饮品俘获了都市白领、健身人士、母婴群体等多个消费圈层,成了饮品界的新宠。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椰子水市场规模达到10.8亿美元(1美元约合7.2元人民币),且仍在持续增长。IF正是踩中了这一行业机遇,成功打进中国市场的。

2024年,该公司的年营收为11.6亿元,其中有92.4%来自中国市场。有趣的是,这家基本靠中国市场“养活”的泰国公司,团队里竟然没有一个中国员工。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IF椰子水是“轻资产”商业模式的典型案例,有人将其归纳为“三无架构”:没有自建工厂,没有库存压力,没有复杂的分支机构。

在46人的小团队里,20人负责营销,5人负责研发,6人管理仓库,其余人员则分配给了人事、财务等后勤岗位。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每年人均创收超过2500万元。

此外,IFBH也把“外包”模式玩到了极致:生产交给代工厂General Beverage进行,物流由第三方冷链完成,线上销售由杭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代理,线下销售则交给广东一家食品公司打理。

通过这种运作方式,IFBH快速搭建起自己的生产与销售渠道,固定资产仅占总资产的3.2%,存货周转只需要2—3天,更多资源被集中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上。

可以说,这家公司就像一支游击队,用极致的轻资产撬动亿级市场,直捣中国饮品江湖的核心地带。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