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第一批80后进入更年期,社会准备好了吗?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此外,绝经后依然可以补充雌激素,甚至有些外国女性七八十岁还在使用。我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妈妈。但她直接拒绝,说自己现在没事了,不用我操心。


我有些沮丧,但也很理解,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服用激素这件事意味着“是药三分毒”,导致不少女性要么忍,要么扛,要么“顺其自然”。

当然,药物治疗不是唯一办法,改变生活方式也一样会缓解改善更年期体验。比如,戒烟、运动、改变饮食习惯、冥想等等。


妈妈选择了运动,她每周下水三次。我一直觉得我游泳游得够好够快了,但跟妈妈一起游过泳才知道她比我快很多。而游泳也是在我上了大学之后她才学的,蝶仰蛙自,她每种都会。

乐姐也同样选择了运动。她曾对我说:“中医建议我接受自然,不该用激素。”而西医则劝她放弃极限运动,说她钙质流失严重,容易骨折。“医生说这样下去,年纪大了会很惨。”她一边讲,一边撇嘴:“去他妈的,人也不能不吃不喝,等死吧。”

她说自己常跟老公抱怨这儿疼那儿痒,但一上滑雪板、踩上滑板,哪儿都不疼了,那才是她真正快乐的时刻。说这些时,我们正在狂踩油门,奔向去滑板场的路上。



电影《滑板厨房》

但个体的自救,不该成为唯一的出路。女性渡过更年期,更需要的是公共支持。

2019年起,英国公共卫生署开始推动职场更年期支持政策:将更年期内容纳入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为员工提供匿名心理咨询、健康建议、灵活工时安排等支持服务。一些企业为管理层开展“更年期认知”培训,以降低对女性中年员工的职场偏见。


2022年,澳洲政府拨款4000多万美元,用于建立更年期专家网络和服务中心,开展针对医生和雇主的教育活动。

日本,一些公司为女性员工提供更年期健康培训、匿名咨询,甚至设有通风良好的“降温休息间”。

更年期不该成为女性生命中的沉默阶段。它不只是一种个人经验,也是公共议题。


当我因为朋友的症状开始查资料时也发现,国内并非没有更年期科普,只是太少、太隐秘。比如,播客《万象更新》曾专门谈论更年期;李静制作了纪录片《看不见的更年期》,几乎是唯一一个把更年期掰开揉碎、敞开讲述的女性公众人物。

正如李静所说,我们的子宫,从“被物化的生育机器”,变成了“需要藏起来的故障器官”。从来月经到怀孕再到绝经,女性总是被告知“忍一忍吧”,但忍耐绝对不是渡过更年期的方法。女性的情绪和痛苦从未被正视,就像小红书上的一个评论说的,“少女的愤怒被观赏,中年女性的痛苦被嘲笑,老年女性的痛苦被忽视。”

所以,讲出来。先讲给闺蜜听,也讲给伴侣、孩子、同事听。讲普通人的故事,而不是精英的故事。讲那些真实的、更年期的人生,而不是修饰过的“回春神话”。

因为一旦我们选择沉默,就等于把定义更年期的权力,交还给他人。

很多科普资料称,更年期是“第二个青春期”。月姐对此有更直接的感受:过去,雌激素让女性更有耐心、包容心、同理心;而当雌激素下降,雄性激素的作用浮现,女性会慢慢向两性之间靠拢,对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可能会变得更果断、更有野心。

“虽然从身体机能上看,更年期绝对比不上青春期,但是我忽然就觉得,无所顾忌了。”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