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全國賣斷貨的"聰明藥" 真能逆天改命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吃了“聰明藥”能提高智商、改變人生?

“考前吃一片,成績跳一跳”,為了備戰中考、高考,焦慮的家長們又開始花重金搶購“聰明藥”了。


所謂“聰明藥”,並不是特指某一種藥物,而是多種精神藥物的別稱。主要包括利他林(主要成分為哌醋甲酯)、阿德拉(主要成分為右苯丙胺)、莫達非尼等,屬國家嚴格管制的精神藥品。



這些藥本是用於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或嗜睡症的處方藥,通過改變大腦化學物質的作用方式,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提升注意力,降低疲憊感。

正因如此,很多家長堅信,這些藥能夠改善專注力和學習效率,讓孩子考出好成績。這幾款處方藥因為被炒的太熱,常年處於斷貨狀態,在二手平台上,私下高價求藥的帖子屢見不鮮,甚至有家長出招提醒去醫院的特殊科室做檢查,比較容易開到藥。

不僅是國內,在隔壁的韓國,“聰明藥”同樣一藥難求。韓國多家媒體報道過,在首爾江南區一帶,家長為了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不惜給孩子注射1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专题)684元)一針的“聰明針”,以及服用“聰明藥”。

根據一項針對首爾和京畿道1700名初高中生的調查,74%的受訪者聲稱至少使用過一次該類型藥物,為了能讓孩子考入韓國最好的大學,家長們無所不用其極,即便外掛已經突破了底線。

然而,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誤解”,對病人來說,它是藥,對正常人,它就是毒。服用“聰明藥”,並不是簡單的“提神”或“增強專注力”,帶來的後果,比家長想象的更嚴重。

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專注達”,就明確標注了其與冰毒主要成分苯丙胺類似,大劑量服用極可能成癮,四舍五入等於靠喂弱化版冰毒提高孩子成績,其他副作用還有如腸胃不適、頭疼、心慌、失眠心悸和抑郁心理疾病等。

家長們不知道的是,自己選定的捷徑其實是最遠的一條路,而且可能會讓孩子永遠迷失在黑暗之中。

01為快速提升學習成績

全球都在使用聰明藥

在科幻電影《永無止境》中,主人公服用“聰明藥”NZT-48後,大腦潛能被激發,實現了認知能力的跨越式提升,順利走上人生巔峰。

盡管這一情節充滿虛構色彩,但藝術往往來源於現實,人們對於“聰明藥”的執著和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



1929年,安非他明的合成開啟了近現代研究,最初用於治療抑郁症和注意力不集中,二戰期間,德軍、美軍給士兵服用安非他明類藥物,試圖提升戰斗力、保持清醒,雖然短期內能夠提升精神狀態,但卻引發了幻覺、精神錯亂等嚴重問題。



20世紀50年代,哌甲酯(利他林)經改良後上市,因副作用較安非他明小,成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治療的一線藥物;90年代,莫達非尼的問世推動了“覺醒促進劑”的研究,其在改善注意力和警覺性方面的效果引發關注的同時,爭議也不少。

從藥理上來說,利他林和阿德拉主要是通過抑制多巴胺轉運體和去甲腎上腺素轉運體,增加突觸間隙神經遞質濃度,改善注意力;莫達非尼則通過多靶點作用,如激活多巴胺受體等,實現覺醒促進作用。

這兩種藥物經過精心包裝後,就搖身一變成了流行家長圈的“聰明藥”——每天只需1片,就能在接下來的4~5小時達成“天人合一”的專注狀態,高效地完成學習,這些句句攻心的“賣點”,對於少考一分就能擠下數千人的中國學生來說,無異於“救命丹”。

為了能搶到藥,家長們有多瘋狂?有的組建互助群,會每天跟藥房打電話詢問是否進貨,稍有“好消息”,就是全家出動;有的家長會花高價,找藥販子借道香港(专题),把藥品從美國、土耳其以及瑞士等地,“人肉”帶會內地。

事實上,不只是中國,全球都面臨著濫用“聰明藥”的現象。201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常春藤盟校中,大約五分之一的學生濫用處方興奮劑來取得學業進步,學生們把這些藥物稱之為“學習輔助工具”,甚至覺得聰明藥“無所不能”。



▲紀錄片《藥癮》

2017年,在牛津大學的統計數據中,有15.6%的學生沒有拿到處方的情況下,自主選擇服用莫達非尼或相似藥物。銷售莫達非尼的網站Modup向英國《衛報》透露,考試期間運往英國的莫達非尼數量翻了一番,主要是發往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其次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這些都屬於全英國最優秀的大學。

學習壓力大而聞名的韓國,使用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管制藥物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韓國衛生當局在2024年8月4日至14日針對大學申請者的非法藥物分銷特別檢查中,共發現669起向學生非法銷售ADHD藥物的案件。





▲韓劇《善意的競爭》

家長和學生都堅信,“聰明藥”能提高智商、改變人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02是藥是毒僅一線之隔

想提前搶跑卻輸慘了

“聰明藥”的面紗下,其本質是精神興奮性藥物。

這類藥物全部屬於國家嚴管的第一類精神藥品,不僅有著極其嚴格的渠道控制,還具有成癮性大、耐受性、副作用強的特性,稍有不當就會抑制或損壞少年兒童的大腦神經發育。

以“專注達”為例,其原料、生產及流通等各個環節均受到嚴格管控,僅專科醫院或者部分具有資質的綜合醫院精神科具有開藥權利。某些醫院裡,它還被貼上了“高危”標簽,被鎖在需要三把鑰匙才能打開的保險櫃中,因為其主要結構成分跟冰毒類似,連真正的ADHD患者,想開這個藥醫生都得慎之又慎,每一片藥的流出都異常謹慎。



所以,服用“聰明藥”,並不是想當然的“提神”或“增強專注力”,而是直接幹預大腦神經遞質的平衡。對於健康的孩子來說,長期的非正常使用,不僅會產生幻覺、躁狂、多汗、心動過速、失眠和抑郁症等嚴重不良反應,還可能形成依賴成癮性。

北京高新醫院醫務處主任徐傑曾表示,僅在2018年,自己就接受了六十多例“聰明藥”上癮的患者,這些人中有超過一半,最終都染上了真正的毒品,最小的聰明藥成癮者,只有14歲。



2019年,據新京報報道,一名正在備戰高考的高三女孩田靜(化名),原本成績名列前茅,因為進入高三後壓力太大,成績下滑明顯,望女成鳳的媽媽買來“聰明藥”讓女兒服用。

起初吃完聰明藥後,田靜確實感覺上課專注度提高了,成績大有起色。但同時,田靜不停地掉發、失眠,更可怕的是,嘗試斷藥的田靜開始頭疼、惡心,完全看不進書,只得繼續買藥、吃藥,由於需求越來越大,田靜瞞著父母在網上進行交易。


高考後,察覺異樣的父母帶著田靜來到醫院,才發現田靜已經染上毒癮。田靜媽媽怎麼都沒想到,最初只是想幫女兒提高高考成績,卻把女兒親手推向了吸毒的深淵。





無獨有偶,廣州一所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小李(化名),因為學業壓力過大,父母為其花重金購入“聰明藥”來提神。高考後,小李本以為不用再吃“聰明藥”,卻發現自己已經對這種藥產生依賴,一旦不吃藥,就會情緒不穩、嗜睡、愛發脾氣,原本性格溫和的他甚至突然打傷了同學,只能暫停大學學業接受治療,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部成了泡影。

家長們的推波助瀾下,又形成了一條地下交易灰色產業鏈。2022年貴州遵義警方發現,有人通過快遞寄售不明藥物片劑,警方查扣後送檢,發現其中含有哌甲酯成分,購買者多為學生家長;2023年,青海西寧警方也曾繳獲“聰明藥”1181.8克,一顆聰明藥最高可以炒至100元/片。

更荒謬的是,明明不需要吃藥的健康孩子,在家長的焦慮和期許下被動服藥,而真正需要用藥的ADHD群體,卻面臨著買不到藥、買不起藥的境地。

03國產平替聰明藥上市

是否會撕開濫用口子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總體患病率約6.4%,藥物治療是多動症患兒的有效治療手段,如果出現經常性的斷藥,不但會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出現症狀反彈等負效應。



然而,長期以來,正式獲得藥品批准文號的“聰明藥”在國內僅有一款,那就是2005年獲批上市的用於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專注達”,由於“需求”太過旺盛,專注達在全國范圍內都處於嚴重缺貨狀態。

從不斷上揚的銷售曲線,也能看到“專注達”的搶手程度。年報顯示,2024年“專注達”的銷售額為6.41億美元,根據模型推測,到了2025年,全球ADHD類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147.1億美元,並將以4.11%的年復合增長率在2034年達到211.4億美元。

去年6月,專注達在國內的生產企業西安楊森曾公開回應缺貨問題,表示隨著需求量的大幅增長,已經超出公司生產能力,為緩解供應緊張,公司計劃將中國市場的“專注達”包裝工序從海外工廠轉移到西安工廠,以加快中國市場的供應速度。

正所謂有需求就有商機,國內不少藥企盯上了這個“機會”。今年4月14日,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立方制藥申報的4類仿制藥鹽酸哌甲酯緩釋片獲批生產,這意味著,首個國產“聰明藥”即將面市。隨後,立方制藥一連斬獲5個漲停板,在資本市場引起了巨大波瀾。

立方制藥的出現,讓無論是不是“聰明藥”的使用者,都卷入了一場狂歡。對於“聰明藥”的患者來說,首仿藥的上市可以讓搶藥難得問題一定程度上得以解決;對於想要取得藥物的家長、學生和伺機而動的藥販子來說,國產藥的口子開了之後,藥物濫用的機率大大增加了。





雖然國家藥監局在2018年就曾發布提示稱:我國從未批准過任何“補腦”功能的保健品,即便已批准的具有“緩解體力疲勞”、“增強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適用於補腦、提高智商等。直白來說就是,根本沒有可以速成提高智力和學習成績的“靈丹妙藥”。

然而,血淋淋的現實並不能叫醒裝睡的家長們。在社交平台上,一大波家長的發言讓人觸目驚心:“本來年輕人就對藥物代謝能力強,發育期這點副作用算個屁!”“考前吃了,孩子就跟開竅了一樣”“一句話,你不吃有的是人吃,不吃的別擋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乃人之常情,但為一場考試賭上孩子的一生,這樣的代價將會是生命難以承受之重。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