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百強縣政府大院太"寒磣",打了窮縣大基建的臉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其中最心臓部分的是簽押房,是衙門一把手的辦公廳。簽押房,也就是機要辦公室,上司下發或平行街署平移的機密文件,按規定也必須在簽押房裡拆閱。


古人往往稱州縣官署的具體辦公場所為“堂前”或“門上”,這就是泛指大堂前面左右兩側的廊房式建築了。從宋徽宗崇寧年間起,開封和祥符兩縣分知縣屬為士、戶、儀、兵、刑、工六曹,大觀年間,令天下州縣都照此式修造,從此一直沿襲下來,統稱“六房”。

五臓俱全的衙門以知縣廨為中心。知縣以下,還有丞、尉、主簿、典史等其他佐官和屬員。按秦漢以來的傳統,他們並不與縣太爺合署辦公,而是另有專門的署。這些署可以是放在縣衙門內部或連在一起又單獨對外開門的,也可以是靠近縣衙門但單獨建造的。不過有一點定為制度,即主管教育的學署必定單獨起屋,以為如此才能顯得更“清要”一點。(以上內容來自完顏紹元《天下衙門》)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古代衙門沒什麼公共性可言,它的功能和事務主要有三:第一,征收賦稅及安排徭役;第二,治安和決斷民事刑事糾紛;第三,掌管文教。個別時期可能會舉辦一些社會福利。它就是朝廷派駐地方的統治機構,並不為地方老百姓提供服務。

而且可以看出,在古代,閒雜人等不可以隨意進出衙門。普通人只要不涉及上述三項衙門事物,通常也沒什麼事情要去衙門辦理,都是自行解決,不必勞動官府。而因為交通不便,縣令本人下鄉很麻煩。朱元璋甚至規定,縣令不准下鄉,以免滋擾百姓。官民之間的直接互動,並不多見。

但這種衙門建築顯然不適合現代社會。現代政府有很多新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廣義的經濟功能:產業發展、招商引資、財稅收支、資產管理等等,不是幾個人忙得過來的;古人的生、老、病、養、死,基本上自己解決,不跟政府有關,現在也要全部管起來了,要有相應的部門提供服務;過去的官學頂多只有一所,現在遍地是學校,政府也要負責;至於現在的治安及民事刑事,也遠非古代可比。古代的衙門建築,根本承載不了如此多的功能。

現代政府職能與古代政府相比,雖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本質上完全是兩回事。現代人的日常生活與縣鄉兩級政府之間,可以說關系異常之多。縣政府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公共建築,而不再是古代的“統治機關”。


03

由於縣令沒有發展經濟的考核指標,更沒有“縣財政”的概念之類,只要能將就使用,上級就不會給一筆修衙門的錢。加上縣令的任期很短,一般只有三四年,所以,他們對縣衙門的修造並不熱心,得過且過,所謂“官不修衙,客不修店”是也,都是過客,修好也是別人享受,何必費這個神?

縣令也是“理性經濟人”,真要搞修建,還不如修水利,說不定可以在御史那裡留個好名聲,得到升遷機會。在傳統向現代轉型過程中,由於政府職能轉變,有人看到修造政府辦公場所的發財機會,有人在修造縣政府時,獲得權力膨脹的心理滿足。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縣級政府的辦公大樓巍峨壯觀,顯得比五角大樓還氣派,讓人望而卻步;有的門樓雕梁畫棟,精美絕倫,讓層級更高的政府機關黯淡失色。

這是在傳統和現代面前的雙重失序,一方面,它試圖以現代方式,傳承老百姓對縣衙門的畏懼,另一方面,它又罔顧傳統的“官不修衙”,利用“縣財政”的自主性,揮灑自如,把縣政府的修造變為滿足私欲的舉動。

這導致的一個結果是,縣政府辦公場所既丟失了傳統衙門的“樸素”傳統,也不具備現代政府辦公場所的公共性。人們一方面以“樸素”的縣衙門來批評縣政府辦公場所的奢華,另一方面,又以現代政府職能的“人民性”,批評其拒人於千裡之外。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