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為與美國對抗,中國打造了怎樣的戰略堡壘?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自給自足戰略驅動下,中國在機器人、衛星和AI等前沿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在某些領域正趕上美國


2018年5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集中國頂尖科學家開會時,風雨欲來。

當時,美國開始收緊對華技術出口,更多限制措施正在醞釀之中。


習近平表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他說,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從那以後,中國在許多戰略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某些方面甚至趕上美國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已躋身世界前列,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可與OpenAI和谷歌(Google)相匹敵,生物學家在制藥研究領域不斷突破,工廠裡到處可見先進的機器人設備。

在海上,中國制造的貨船主導著全球航運市場。在太空領域,中國已發射數百顆衛星,用於監測地球的每個角落。除前沿技術外,中國政府還在糧食和能源方面追求更大程度的自給自足,並已加強軍備。

這些成就以及其他諸多進展正在鞏固中國及其經濟實力,為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迎接與美國持續對抗的時代做好准備,其中包括仍在繼續的貿易戰。當前,中美雙方正進入復雜的談判階段,許多最新加征的關稅已被暫停。

這些進步使中國在商品和服務方面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依賴程度降低。2023年,中國進口總額占GDP的比例降至不足18%,而十年前這一比例約為22%。




然而,中國不太可能實現完全自給自足,去年中國進口的商品總額超過2.5萬億美元,其中包括從美國進口的1,640億美元。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意味著,在某些領域,完全自給自足幾乎是不可能的。

習近平表示,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規劃體制非常適合贏得未來的科技競爭,使國家能夠將資源集中到需要的地方。但他的努力也可能適得其反,科技自給自足可能導致巨大的浪費,加劇中國的債務負擔,威脅到長期經濟發展。

資金投入是關鍵


早在川普(Trump)首次入主白宮之前,中國就已開始推進科技自給自足。2015年,一項名為“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確定了10個國家優先發展的領域,其中包括機器人技術、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車。

2018年川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後,習近平的言論更具民族主義色彩。“自力更生”的呼聲變得更加突出,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導致中國基本關閉邊境之後。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2.2%,是當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讓中國官員們相信,即使減少與外部世界的接觸,中國經濟也能生存下去。

拜登(Biden)執政時期,隨著美國政府尋求與歐洲盟友合作,以切斷中國獲取半導體等先進技術的渠道,中國的決心進一步增強。習近平在2023年表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他警告稱,中國要為“極端情況”做好准備。這含蓄地指出了與美國發生沖突的風險。

中國的成功主要在於能夠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關鍵領域。

去年,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達到5,000億美元,是習近平2012年上任時的三倍。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數據,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後,中國的研發支出幾乎與美國相當。

人工智能(AI)是重點投資領域之一。去年的一項研究發現,2000年至2023年間,中國政府的風投基金向9,600家AI公司投資了近2,000億美元。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