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当母亲询问网友,能否切除女儿的子宫....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上周,我听一个家长说,深圳有两位孤独症人士结婚了,还摆了喜酒。家长们在群里面分享这个消息。我觉得很开心。很多人不认为心智障碍人士有结婚的需要和权利,人们更愿意把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放得更靠前,忽略他们真正的情感需求。


关于心智障碍孩子的婚恋问题,家长的态度是两极。有的家长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尊重孩子的需求。有的家长明确反对,他们照顾自己的孩子已经耗尽心力了。如果是两个特殊孩子结合,家长不清楚是否有能量照顾两个人,还担心孩子生的小孩也是特殊孩子。还有女孩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宝贝,虽然她承担不了太多的家庭责任,但嫁出去可能会受苦受累,所以不愿意。

有的是孩子有想法,家长不敢有想法。我问过一个21岁的孩子,你想过结婚吗?他说想过,但是爸爸说40岁以后才能结婚。意思是让孩子别想了。


我们班孩子也表达过“我想结婚”。我们第一节课会设置一些问题,在黑板两端分别贴上“同意”、“不同意”,让孩子们选择。我们会问“你喜欢吃榴莲吗”这类生活问题,也会问“你想结交朋友吗”“你想结婚吗”“想生孩子吗”。有孩子选择“同意”,有的“不同意”。

有一个女孩选择了想结婚。我们问她为什么,她就说,我要穿婚纱,要穿漂亮的蓬蓬裙。但是她选择不生小孩,她觉得小孩很烦。曾经有一个孩子说,“喜欢”就像两只蝴蝶一起飞来飞去,就是很浪漫的感觉。所以有一些孩子是有能力去讨论什么叫“喜欢”的。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心智障碍,就不问这些问题了。除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他们对很多问题已经有想法了,默默地知道很多东西,只是不跟家长讲而已。我曾经跟一个孤独症男孩讨论过生死。聊天时,我提到捐赠器官,我分享了我想如何处理死亡后的一些事情。他马上说,你这样是不对的,你的父母会很伤心,你应该好好地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你不能经常想死亡。我们鼓励他们表达任何内容,也收集他们的想法(比如对青春期、对身体成长的疑惑),再匿名地反馈给家长。


智障碍孩子在性需求、性萌动方面跟普通青少年一样,表达喜欢的方式也和普通孩子差不多,嘴巴上表达喜欢,伸手触碰对方。我们上课时,要是哪一个志愿者哥哥、姐姐长得好看,很抢手的。有一次我们做练习,我问孩子,老师可不可以摸你的隐私部位?他说不可以。我又说,那个漂亮的志愿者姐姐可以吗?他说,可以。我们就跟孩子讲,这是危险的事情。




教育课能讲到什么程度,家长的态度见仁见智。我们会预估教学内容是否超过大部分家长的可接受范围。比如针对青春期的自慰行为,我们能教的是,如何区分公共场合、隐私场合,怎么找到隐私场合解决需求。涉及到更细节的内容,例如如何达到兴奋感,我们不可能在班里教,因为有的家长会反感,或者认为班里的女孩子不适合听男孩子自慰的内容。但有的家长会在私下找我们寻求支持。

曾经就有孤独症的家长问我,老师你有没有“影片”,她要给我一个空的U盘拷回去帮孩子自慰。我说无论我有没有,我传给你我就犯法了。另一个孩子是中重度孤独症,语言能力很弱,上课时,家长需要坐在一旁引导孩子,该回答问题了,该和其他同学互动了。家长后来对我说,我很清楚我的孩子这辈子就这样了,他不可能结婚,他也不会知道别的什么事情。家长观察到孩子有生理需求,在房间里面自慰。家长就问我,可不可以买一个充气娃娃给孩子?我说当然支持,并给她提供了建议。

我有时候觉得,一些特殊孩子真的好幸福,遇到了尊重他们感受、照顾他们需求的家长。父母以快乐、幸福成长为目标,而不是说你要学会什么,你要考到什么学校。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