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當母親詢問網友,能否切除女兒的子宮....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家長和我都在反思,是不是我們的關心不夠?騙子先是聊天,提供很好的情緒價值,騙取一定的信任。孩子在家長、老師、朋友身上得不到的情緒價值,恰好在騙子身上得到了,就配合對方的要求。也許我們給孩子的耐性有5分鍾,而騙子出於傷害的目的,提供了超過5分鍾的耐心,孩子就會覺得這個人對自己更友好。


有次上課,我問一個孩子,如果我用某某東西交換,讓你脫褲子可以嗎?孩子拒絕了。我又問,那用糖果交換呢?孩子馬上脫。我沒想到糖果的誘惑力那麼強,我們不敢再做這件事。我們也跟家長講,不要用條件交換的方式教育孩子,因為壞人也會跟孩子交換條件。

另一個新發現是,他們會用手機、小天才拍別人。有一個孤獨症孩子會拍他覺得好看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們很包容,但另一個ADHD孩子很敏感,他馬上說不要拍,反復說了兩遍就開始鬧了。現在大家很注重隱私、肖像權,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對著別人亂拍,又沒有語言能力清晰表達時,就會發生誤會。家長要提前和孩子講好社會規范。




我們的課程面試。我們會識別孩子的能力,觀察是否有基礎的表達欲望,是否存在攻擊行為,是否抗拒教育課程。我們遇到過非常抗拒的孩子,他/她覺得性是不能講、很不好的事情。我們在課堂上展示不同年齡段身體發育的圖畫,有孩子整個人轉過去,一個字都不想講,甚至生氣,我要出去。事後我們會了解抗拒的原因,有可能被傷害過,有可能是家長認為性是可恥的。還有的孩子捂著眼睛,透過指頭縫看,你就知道他/她不是真的抗拒。


我們也會和家長面試,了解家庭對這門課程的迫切度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會征詢這些案例能否運用到課程裡,一起學習處理(比如有人邀請你看色情片是否可以,有人邀請你視訊時不能做什麼)。有的家長把期待值拉得很高或者不合理,比如孩子出現了某個跟性相關的問題,他希望通過這門課,讓孩子完全改掉那個行為;或者,孩子什麼都學會了,不再產生任何相關的疑問,不再麻煩自己。這些家長從孩子確診被磋磨了很久,他也不知道還能怎麼辦。

教育智障礙孩子的挑戰和普通孩子不一樣。心智障礙孩子會認死理,行為很刻板,我當下想要這麼做,我就這麼做。家長困擾的是,我們已經講過了,為什麼他/她還會這麼做?比如一個女孩一旦有需求無法被滿足,會在教室嚷嚷,但另外有的孩子,一旦聽到突然的尖銳聲音就很敏感——有個男生會非常焦慮(他的家長說這時要給他一個毛絨玩具來緩解焦慮),另一個孩子會捂起耳朵。嚷嚷的女孩的媽媽在教室外聽到,會馬上沖進來安撫孩子,跟我們說老師要不你先答應她。我們沒辦法,只有答應,但一年課程結束後,孩子沒有任何改變,甚至會加深她的刻板行為。


之前有一個成年孤獨症男孩獨自坐旅游大巴,和前座的女孩交流很愉快。參觀景點的時候,他看到女孩在用一款軟件,說你也用這個。女孩回復,這不是廢話嗎?男孩情緒崩潰,質問女孩是什麼意思,女孩被嚇哭了。男孩意識到自己行為不對,大喊著抱歉。因為沒有得到女孩的回應,他就回到大巴車上把窗簾扯下來。

還有個學生,一米八幾的大男孩,每次來教室都說蘇老師好,跟每一個人熱情地打招呼。有一天下課後,他一個人站在馬路對面,我們向他揮手,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他好像看到鬼一樣,馬上跑掉了——沒有人教過他在大街上看到老師要怎麼回應。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