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失去孩子们后...华裔作家李翊云对纽时讲述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即使她在工作上获得了荣誉,有两个聪明、好奇的孩子,家庭生活也很充实,但李翊云还是备受抑郁症困扰。在2012年的一次精神崩溃中,她觉得自己“陷入了不现实的境地”,两次试图自杀,她在回忆录《亲爱的朋友,在我的生活中给你的生活写信》(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中描述了这段令人困惑的经历。


她曾经想过她的自杀是否影响了文森特,以及文森特的死如何影响了詹姆斯,但她拒绝细想这些问题;能回答这些问题的人都已经不在了。

2017年9月文森特自杀身亡时,李翊云正在写她的小说《我该走了吗》(Must I Go),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一个自杀身亡的女人的母亲。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巧合。




文森特去世后,李翊云立即开始写下想象中与儿子的对话,给他讲她烤的芝士蛋糕,她笨拙地试图用他留下的黄色纱线织一条围巾。这段对话后来成为李翊云的小说《理由的尽头》(Where Reasons End),讲述了一位母亲与她聪明、有趣、古怪的儿子之间零星且亲密的对话。儿子自杀身亡,从朦胧的阴世与她交谈。李翊云说,文森特的声音如此自然地出现在小说中,感觉像是他在与她交谈。“我想他在我身边多待一会,”李翊云说。

但詹姆斯去世后,李翊云起初发现自己无法让他在文字中浮现。与文森特不同,詹姆斯性格内向,支配他的是逻辑,不是情感。

李翊云曾觉得,任何用文字刻画詹姆斯的尝试都注定是“一种不完全的失败”,她说。尽管如此,她还是决定宁可失败也不能放弃尝试。

“詹姆斯死后,我脑子里全是这些想法,但除非我把它们通过写作记录下来,否则这些想法就什么都不是了,”李翊云说。


她花了几个月时间才找到了描述詹姆斯的适当语言,但一旦她开始下笔,句子就很快形成了。

“开始动笔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切都会很顺利,”她说,然后她很快用不出声的轻笑纠正了自己。“我老是说一切顺利,好像一切都会好起来,没有什么会好起来。”


文森特的死令人震惊,但并非完全出乎意料。即使在孩提时代,他就容易陷入抑郁和绝望。上四年级时,文森特的老师给李翊云发了一封充满担忧的电子邮件,是关于他写的诗的,他写了一些反思生与死的痛苦诗句。一名为他治疗的心理专家曾警告李翊云,文森特可能会把自杀的想法付诸行动,并告诉她应该有思想准备。

詹姆斯没有类似令人警惕的表现,他也曾接受心理治疗,给人以能默默承受、适应能力强的印象,没有表现出哥哥那样的极端情绪,或令他自己崩溃的完美主义。

詹姆斯热爱哲学、语言学和科学。小时候,他有时会在餐桌上漫不经心地解释神秘的量子粒子、或鲜为人知的深海无脊椎动物的行为,让家人大吃一惊。虽然他的语言能力出类拔萃——在学校学了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日语,并自学了威尔士语、德语、罗马尼亚语和俄语,但他总是把想法藏在心里。上幼儿园时,有一天他身上戴着一个自己写的牌子回了家,牌子上写着:“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想说!”

有时候李翊云会想,她没注意到詹姆斯陷入不幸的漩涡,是否就因为他如此地自持。

詹姆斯在去世几周前曾告诉母亲,他正在读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The Myth of Sisyphus)。这本书在开篇处提出一个问题:人生是否值得活下去。李翊云回忆起当时和詹姆斯的一次对话,她告诉儿子,大多数人忍受人生中单调或痛苦的部分,为的是享受由衷快乐的时刻。李翊云和丈夫最后一次看到詹姆斯是他去世前的那个周末。他们晚饭后送他回宿舍,李翊云问儿子在读什么书。詹姆斯说,他当时正在重读《西西弗斯神话》。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