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哈佛: 特朗普下狠手,危局驟起!考驗哈佛的時候到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財聯社5月23日電,哈佛大學表示,已就特朗普政府國際學生禁令對美國提起訴訟。


美國國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裡斯蒂·諾姆在致哈佛大學的一封信中表示,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即日起被撤銷。

信中表示,此次認證撤銷將使哈佛大學在2025-2026學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類或J類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學生。此外,現有持F類或J類非移民身份的學生必須轉學至其他高校,否則將無法維持其非移民身份。


此舉意味著哈佛大學將無法再招收國際學生,現有的外國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

哈佛大學:國土安全部此舉“違法”

當地時間22日,美國哈佛大學稱,國土安全部阻止其招收國際學生的舉動“違法”。哈佛大學表示將全力維持招收來自140多個國家的國際學生和學者的能力。

近期,美國聯邦政府以凍結聯邦經費為要挾,要求多所高校“整改”,美國著名私立學府哈佛大學則選擇“硬剛”。哈佛大學4月14日拒絕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對其管理結構、招聘及招生政策進行大幅改革的要求。美國政府隨即宣布凍結該校總額約22.6億美元的聯邦經費。

當地時間4月18日,特朗普政府表示,已要求哈佛大學提供過去十年來的外國資金及部分外國關系的記錄。

特朗普下狠手,考驗哈佛的時候到了

哈佛拒絕整改危局驟起! 5 月 22 日,特朗普下狠手,美國政府悍然下令,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外國留學生!不僅如此,就連哈佛大學現有的數千名留學生,也被無情裹挾,面臨著要麼轉學,要麼失去合法身份的艱難抉擇。這可不是小道消息,而是美國國土安全部堂而皇之發布在網站上的命令,其真實性毋庸置疑 ,法新社更是對此發出 ,“令人震驚的決定” 的感歎。考驗哈佛的時候到了。

哨友們都知道,哈佛大學作為美國高等教育的標杆,在全球學術領域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悠久的歷史、卓越的學術成就以及廣泛的國際影響力,使其成為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學術殿堂。而如今,特朗普政府卻對其痛下殺手,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錯綜復雜的原因呢?是什麼樣的矛盾和沖突,讓雙方走到了如此劍拔弩張的境地?這一禁令又會給哈佛大學、留學生群體以及美國高等教育格局,帶來哪些深遠的影響呢?

自今年 1 月特朗普就任總統以來,其政府便對美國高等教育領域,展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行動 。在本輪巴以沖突的背景下,美國多地高校去年爆發了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這引發了特朗普政府,對校園反猶情緒的高度關注。特朗普政府以此為契機,要求國內多所頂尖高校調整政策,其中對哈佛大學的要求尤為嚴苛。

3 月底,打擊反猶主義聯合工作組表示,將審查撥給哈佛大學,及其附屬機構的約 90 億美元聯邦資金。4 月 11 日,美國政府官員致信哈佛大學,要求學校進行 ,“有意義的治理改革與重組”,包括停止一切基於種族、膚色和國籍等因素的優待;改革國際學生招生流程,避免錄取敵視美國價值觀和制度的學生,包括支持 “恐怖主義” 或 “反猶主義” 的學生;關閉所有與 “多元化、公平與包容” 政策相關的項目 。這些要求無疑是對哈佛大學,現有管理模式和學術理念的巨大挑戰。

面對政府的要求,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在 4 月 14 日堅定回應,稱政府提出的要求,已超出聯邦政府權限,哈佛大學不會接受其此前提出的要求。哈佛的領導層認為,政府的這些指令嚴重威脅到了,學校的學術獨立性和辦學自主權,一旦妥協,將可能使哈佛大學,失去其長久以來堅持的學術自由,和多元包容的傳統。哈佛大學的拒絕,猶如在特朗普政府與高校的矛盾,火上澆了一把油,徹底激怒了特朗普政府,也為後續更為激烈的沖突埋下了伏筆。

哈佛大學的強硬態度,並沒有讓特朗普政府退縮,反而促使政府,采取了更為強硬的制裁措施。4 月 14 日,在哈佛大學明確拒絕政府要求後,特朗普政府隨即宣布,將凍結對該校總額 22 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以及 6000 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項,試圖以資金制裁迫使哈佛大學屈服 。然而,哈佛大學並未就此妥協,而是選擇拿起法律武器扞衛自身權益。


4 月 21 日,哈佛大學毅然將美國政府告上法庭,指控政府試圖以凍結聯邦資金為手段,操縱哈佛大學的學術決策,侵犯了學校的憲法權利 。這一訴訟的提起,標志著雙方的矛盾,從政策層面的分歧上升到了,法律層面的博弈,也使得沖突進一步升級。此後,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5 月 5 日,美國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表示,哈佛大學未能按照,此前聯邦政府提出的要求進行改革,聯邦政府將不再對其提供新的資助。5 月 12 日,哈佛大學校長艾倫.邁克爾.加伯,發表公開信回應美國政府所作指認,稱哈佛不在民主黨共和黨之間 “站隊”,已采取措施根除校園中的反猶主義,但政府試圖控制哈佛基礎運營的一系列舉措違法 。

5 月 13 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在先前凍結,對哈佛大學的 22 億美元多年期撥款基礎上,再取消 4.5 億美元撥款,而哈佛大學則在當天晚些時候向法院,提交新的訴訟要求。雙方在法律程序中的不斷對抗,使得矛盾愈發尖銳,難以調和。

這場法律博弈,不僅僅關乎哈佛大學自身的利益,更涉及到美國高等教育領域學術自由,與政府權力之間的界限問題。如果哈佛大學勝訴,將為美國高校扞衛學術自由樹立重要的先例;反之,若政府獲勝,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政府對高校的管控進一步加強,美國高等教育的生態也將面臨重大變革。


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外國留學生這一禁令,其影響深遠而復雜,無論是對哈佛大學本身,還是對美國高等教育乃至整個國家,都帶來了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的雙重打擊。

哈佛大學自身的角度來看,這一禁令帶來的沖擊堪稱毀滅性。國際學生哈佛大學的學術生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占據著相當高的比例。在 2024 - 2025 學年,哈佛大學共有留學生 6800 人,占到入學總數的 27% 。如此龐大的留學生群體,為哈佛大學注入了多元的文化、創新的思維和豐富的學術活力。

一旦禁令生效,哈佛大學將面臨學術研究停滯的困境。許多科研項目依賴於國際學生的參與,他們憑借自身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獨特的研究視角,在各個實驗室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旦失去這些國際學生,許多實驗室,將因人力短缺而陷入癱瘓,科研進度不得不放緩甚至中斷。正如 CNN 引用一位哈佛教授的擔憂:如果特朗普政府真這麼幹,哈佛 “許多實驗室會空無一人” 。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極有可能成為現實的嚴峻局面。

哈佛大學的國際聲譽也將遭受重創。作為全球頂尖學府,哈佛大學一直以其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和卓越的教育質量,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禁令的出台,無疑向世界傳遞出一個負面信號,讓人們對哈佛大學的學術自由,和國際交流環境產生質疑。這不僅會影響哈佛大學,在國際大學排名中的地位,還可能使其,在未來的招生競爭中處於劣勢,難以吸引到最優秀的國際學生和學者。

哈佛大學的財政收入也將受到直接影響。國際學生通常需要支付全額學費,這為哈佛大學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在 2023 - 2024 學年,哈佛留學生就交了 3.84 億美元的學費 。此外,留學生們在美國的日常生活消費,如租房、吃飯、購買日常用品等,也為當地經濟做出了貢獻,支撐了大概 3900 個美國工作崗位 。失去這些留學生的學費和消費,哈佛大學的財政狀況將面臨巨大壓力,可能不得不削減一些學術項目和科研經費,進一步影響學校的發展。

美國整體的角度出發,這一禁令同樣帶來了諸多負面效應,嚴重損害了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軟實力。

美國一直以其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吸引著全球的留學生,高等教育產業,也成為美國重要的 “出口產業” 之一。哈佛大學作為美國高等教育的代表,其國際學生的流失將引發連鎖反應,讓其他國家的學生對赴美留學產生顧慮。這將導致美國高等教育,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下降,被其他國家的高校所取代。許多原本計劃赴美留學的學生,可能會轉而選擇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高校,這些國家的高校近年來也在不斷提升教育質量,積極吸引國際學生

美國政府此舉也向世界展示了,其狹隘和排外的一面,嚴重損害了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和聲譽。高等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本應是促進各國文化交流、增進相互理解的重要橋梁,而美國政府卻為了政治目的,不惜破壞這一良好的國際教育生態。這將讓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價值觀,和開放態度產生懷疑,影響美國在全球的軟實力和影響力。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對於其國際地位的提升至關重要,而美國政府的這一短視行為,無疑是在自毀長城

禁令的發布,讓哈佛大學的留學生們,陷入了極度的恐慌和迷茫之中。他們原本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來到美國,來到哈佛大學,然而如今,這一切都變得充滿了不確定性。許多學生表示,他們對未來感到擔憂,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前奧巴馬政府官員傑森.福爾曼也感歎,特朗普政府正在推行 “可怕的政策” 。他指出,高等教育美國最大的出口產品之一,也是美國軟實力的關鍵來源。一個沒有出色留學生的哈佛,是無法想象的,留學生的存在,不僅豐富了美國高校的學術氛圍,也為美國的科研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政府的這一禁令,無疑是在自毀美國高等教育長城,將對美國的國際形象和競爭力,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