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拐点来临,清北毕业生都在疯狂向下卷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清华北大,国内最高学府,毕业生就业下沉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


前段时间,“清华硕士失业后自费6000元去蓝翔学厨”上了热搜。

还有清华姚班的硕士跑去做外包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清华姚班啥概念,清华有句话叫“半数英才去清华,清华英才在姚班”,以前姚班混得最差的毕业生,那都是年薪百万美元起步,现在居然去做工作不稳定、发展有限的外包岗位了。

更离谱的,哈尔滨有一家民营汽配厂招普工,竟然要博士学历,给的月薪才3500块。

现在的清北毕业生,正在疯狂地抢夺普通人的工作岗位,中学教师是“重灾区”,师范生遭到降维打击。

近日,江苏省苏州中学的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中,清华大学毕业生有6人,北大毕业生4人,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5人,13人中并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

去年,包含神木市实验中学、嵊州中学、马寅初中学等在内的多地中学,录用名单中都出现了来自清北等名校硕博生的身影。

北大2022届博士生去向行业统计显示,教育行业位居第一,占比高达43.21%。

清北毕业生就业如此下沉,归根结底是供需关系失衡导致的。

现在中国贬值最厉害的东西,就是学历,未来十年这一趋势都不大可能改变。

2024年中国毕业的大学生有1179万,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而根据银河证券的模型预测,如果各阶段升学率和毕业率保持稳定,高校毕业生的峰值会出现在2038年,达到1445万人。

这是从供给这方面说的,从需求方面来看,名校毕业生之前主要的就业岗位,却在大大缩减。

比如,2024年全球科技公司至少裁了14.9万人,英特尔全球裁员15%,戴尔这两年裁了2.5万人,IBM关了中国研发部门,天锋领航退出中国

北京上海写字楼空置率超20%,


企业都在搞人事精简。原本清北毕业生穿梭于大都市的写字楼间,现在有很多已经下沉到县城的街道和社区。

考公务员备受名校毕业生青睐。但2025年国考报名303万,录取才3.9万,

平均100个人里只有1个能上岸,竞争非常惨烈。

自从2022年高校毕业生突破千万后,年年都是最难毕业季。

某外卖平台中外卖员的学历统计显示:本科学历占比达到了30%!


名校生下沉就业只会愈演愈烈,这可以参考日本的例子。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学历疯狂贬值。

从1992年起,日本校园招聘市场便逐渐熄火,大量学生发现,即便是在校招的黄金时期,也难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到了1995年,未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已经激增至17万,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而且大学生的起薪出现了3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日本在1996年全面废除了校招制度,结果却让学生们被迫提前进入就业市场,从大一开始便不得不参加各种实习,以积累所谓的“社会经验”。与此同时,考证浪潮也涌现出来。

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了日本曾经经历过的第一阶段:大量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向下就业,学历缩水的速度超过了读书的速度。

这种内卷的环境让许多年轻人产生了不婚不孕保平安的想法。

不过日本的“00后”赶上了好时候,因为出生率下滑、人口长期负增长,现在的日本企业开始抢人。

日本30年衰退,牺牲了一代人,最终让“00后”等到转折,成了香饽饽。

希望我们的学历贬值、名校毕业生下沉就业问题,不是仅靠时间来解决的。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22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