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央特科的这些保密铁律,至今仍是教科书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注:本文原刊于中国媒体《保密工作》2025年第3期,内容有删改


1927年9月底至10月上旬,党中央陆续从武汉秘密迁回上海。当时,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不断有同志被捕或牺牲,更有立场不坚定者脱党,甚至叛党投敌、出卖同志。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党的情报和保卫工作格外重要。为此,党中央于1927年11月在上海组建中共中央组织局特务科,即“中央特科”。

在残酷的斗争中,党将保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而中央特科由于性质特殊,保密纪律更为严格。这些保密纪律,在当时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成为中央特科可以长期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下的有力保障。


树立严格的保密意识

工作内容不能向任何人透露

工作内容必须严格保密,是中央特科一项明确的纪律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哪怕是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甚至是亲属之间,不经允许也不能谈论工作。

1932年开始,李云受党组织委派到中央特科,协助徐强开展工作。组织上安排二人假扮夫妻,其间他们不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后来在党组织批准下,结为了真正的革命伴侣。徐强既是李云的丈夫,也是李云的领导,但他从不擅自向她透露工作信息。李云回忆说:“徐强做什么事情我是不知道的,他也不告诉我。”同样,对于在中央特科工作的这段经历,李云也一直缄口不言、甘于无名,保密纪律伴随了她的一生。直到其晚年,经有关部门协调,她才把几十年前的往事公诸于世。

实施垂直领导单线联系

工作人员身份严格保密


为了避免一个人暴露,牵扯出其他人,中央特科规定:同志们根据各自工作内容和活动对象条块分隔,实施垂直领导单线联系,并使用化名、代号加强身份保密,严格限制相互间往来;内部机构避免混同行动,各机关之间不允许发生横向交错关系。这些规定保证了大多数同志只知道自己所在条线的情况。



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外景


在中央特科工作了7年多的陈养山,是我们目前所知的在特科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同志。他回忆说,只知自己的工作情况,连工作单位的名称“中央特科”,也是1936年到西安后才知道的;同样,曾在中央特科工作过的姚子健,直到2001年,才非常偶然地得知自己60多年前的工作关系是在中央特科;还有许多同志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曾是中央特科的一员,只知道是在为党工作。

切断其他社会联系

组织内外保持一定隔离

为避免暴露,除有特殊身份掩护的人员之外,中央特科成员的住址和行踪必须严格保密。他们深居简出,不轻易与人结交,不与其他白区工作人员一起办公,不参加任何公开活动和群众运动,由外单位调来的同志也必须与原单位切割,以确保中央特科内外保持一定隔离。

1931年5月,潘汉年接替陈赓,担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在此之前,潘汉年长期在文化艺术界和宣传工作领域活动,但在转入中央特科之后,便突然“销声匿迹”。如果不可避免地与熟人碰面,潘汉年便一反往日的谈笑风生、滔滔不绝,尽量表现得“灰色”一些,给人以不明究竟或已经落伍了的感觉。他的老朋友、和他曾经在同一个支部活动过的著名作家楼适夷对此回忆说,那时“汉年已是一个完全的地下工作者,再没有地方去找他聊天了。但有时会偶然碰到,笑笑,点点头,三言两语。如果是在马路上,则大家不理,也不知他在干什么。总之,是很机密的。”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