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金融行業工作,對很多剛畢業或轉換跑道的人來說,似乎是一道門檻頗高的挑戰。不少人以為必須有經濟學位、投資經驗甚至實習背景,才有機會獲得面試機會。然而,隨著行業發展日趨多元化,從財富管理、數據分析到數字資產交易等各個分支,金融業正向更多元背景的人才敞開大門。對有心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關鍵在於你是否已做好迎接這個變化的准備,而不僅僅是學歷與資歷的堆砌。
尤其在現今這個數位金融高度發展的年代,BEP20錢包不只是加密貨幣玩家的專屬詞匯,更逐漸成為理財專業人士應當理解的基礎知識。作為在幣安智能鏈(BSC)上使用的主流錢包格式,BEP20 代表了一種快速、安全且低手續費的資產管理形式,廣泛被用於交易、質押、DeFi參與乃至鏈上金融應用。

而在企業投資者也紛紛配置加密資產的趨勢下,對於任何希望踏入金融行業的人來說,掌握數字貨幣的錢包操作與基礎應用,已經不再是選修而是必修。
要明白今天加密金融的重要性,今日的金融行業,早已不再只是銀行與保險的專利。DeFi、NFT、Web3、GameFi,這些過去聽起來像是程序員玩具的術語,如今都已經成為真正的產業生態。
那麼在沒有背景、經驗的情況下,要如何有效進入這個競爭激烈金融行業?首先具備基本理財觀念,是進入金融職場第一步。從個人層面開始練習如何管理預算、追蹤開支、制定年度儲蓄與投資計劃,將自己財務狀況掌握得當,才能更自然地將這種邏輯復制到客戶服務或項目分析之中。金融工作從來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對現實中資源的整合與判斷。
接下來就是熟悉市場趨勢與金融科技的演變。無論是股票、債券、房地產基金還是加密資產,了解它們的本質與波動機制,將幫助你在與雇主、客戶或團隊溝通時更有說服力。你不需要成為華爾街交易員,但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美聯儲加息、為什麼港幣和美元掛鉤,以及為什麼全球各地開始設立比特幣信托基金。
當然,技能層面的提升也必不可少。無論是通過 Coursera、edX、Udemy 還是台灣FinTech協會提供的本地課程,學習基本的財務建模、會計原則、Excel處理技巧,甚至是鏈上錢包的使用方法,都是建立基礎實力的最佳起點。此外,如果你願意多學一步,還可以接觸 Python 數據分析、區塊鏈智能合約邏輯或 DAO(去中心化組織)運營結構,這些在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極具價值。
找工作過程中,建議你主動參加金融講座、區塊鏈研討會、行業交流活動,甚至是在Twitter或LinkedIn上追蹤你感興趣的投資人、交易員或金融KOL。他們的發文不但提供真實市場洞察,有時候甚至會直接發布實習機會或內部推薦需求。透過這些公開或半公開的社群渠道,逐漸拓寬你的人脈,建立屬於你的小型金融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