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电影: 当代藏地电影银幕上的民族认同,消除刻板印象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藏地电影记录了藏区民族的演变和发展,采用多样的叙事机制,阐明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独特民族意识形态。然后,在2000年后,来自藏区和流亡社区的电影制作者开始用他们的母语制作有关他们的人民的电影,对西方和中国关于藏地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做出了有力回应。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比较国产电影对藏地的代表性和对藏地人民的描绘与当代藏地电影,揭示中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下银幕上不同民族之间的权力动态。




电影《阿拉姜色》剧照

根据现有的中国关于藏地电影发展阶段的文献,为了阐明藏地电影在中国背景下的发展,作者将其分为1949年之前、1949—1966年和2005年之后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讨论。

1949年之前:好奇的西方目光

第一个阶段主要以西方导演的影响为特征,采用“东方主义”视角。在此期间,西方电影制作者制作了许多有关藏地的电影,以“异国情调”的视角描绘了藏地,将其描绘为一个以其神秘的知识而闻名的神秘而迷人的地方。这种形式的电影表现不仅塑造了对藏地的看法,还确立了藏地电影的标准叙事。

1949—1966年:从新中国成立到开放


第二阶段被描述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阶段。1948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向东北局发布了一份关键文件,名为《电影工作指导方针》,标志着第一次为电影创作概述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此之后,通过一系列会议和磋商,中央电影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领导下成立。这一机构发展标志着电影行业的重大转变,使得电影制作规划、主题创作、分销和放映得以统一协调,置于该局领导之下。

电影局的成立象征着中国电影工业已经融入主流话语和行政规划。这一时期的电影由中国导演执导,由国家宣传机构赞助,呈现了与浪漫化的“香格里拉”大相径庭的藏地。




电影《金银滩》海报

为了让藏地电影履行其宣传角色,藏族人的形象被描绘成未开化的,需要被拯救的。在《金银滩》(凌子峰,1953年)中,人民解放军的介入结束了各个部落之间典型的“旧藏地”之间的激烈冲突。从这部电影开始,官方宣传解放藏地人民脱离他们落后的生活条件。

《农奴》(李君,1963年)被广泛认为是当时少数民族电影的顶峰,将旧西藏描绘为一个残酷而剥削的封建神权统治。**中国共产党作为解放农奴的英雄而出现。他们不仅保护农奴免受农奴主的羞辱,还让贾玛骑上他们的马,象征着他们的平等和文明。拯救的叙事意味着西藏不能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情况下解放自己。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45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0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