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消費第一城,為何把"增收"放首位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連續7年位居全國“消費第一城”,上海正在直面挑戰。


今年一季度,上海社消零被重慶反超,相差約146億元。眼下,差距開始縮小,1—4月,上海市實現社消零總額5355.46億元,同比下降0.3%;重慶5385.43億元,同比增長4.4%。

前兩天,上海印發《上海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這也是繼今年最大補貼力度的“五五購物節”之後,上海拿出的一份系統性促消費“打法”,無疑備受關注。


縱觀《方案》提出的六大行動,不乏新亮點、新舉措。首提“豐富悅己消費”,被認為是上海培育新型消費的一大特色,“夜校經濟”“二次元經濟”不僅接地氣,也符合年輕人的消費趨勢;而多維度推動服務消費提質升級,又契合了上海服務消費的旺盛需求和強勁的增長勢頭。

如果說這些措施仍主要聚焦消費本身,那麼,更顯“反常”的是,“城鄉居民增收行動”和“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被置於促消費的首要位置。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伯超曾在接受采訪時對此評價,這意味著“上海尊重消費基本規律,明確看到了消費是收入的函數”。

而作為全國消費的“領頭羊”和“風向標”,上海這一改變背後的原因,也值得再深入探討。

01

上海並非首個出台新一輪促消費政策的省份。

自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來,湖南、浙江、廣東、湖北等省份均已做出相關布局。縱觀這些省份的政策文本,基本上都與全國層面的政策一脈相承,將城鄉居民增收和消費能力保障置於靠前位置。


對這一明顯轉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曾解讀,“此前的消費政策大多從供給側入手,強調以供給引領創造需求。這次方案在需求側加大政策力度,著力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努力讓老百姓的消費底氣更足、預期更穩、信心更強。”

同樣是增收減負,不同省份的“打法”略有不同。

廣東增收突出對外來務工人員的重視。在“推動工資性收入合理平穩增長”的安排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兩項行動:通過“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吸納100萬高校畢業生來粵就業創業;同時,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比較特別的是,廣東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圈建設,加強就業驛站、零工市場建設。


民營經濟大省浙江則格外強調企業的作用。比如,穩定就業的核心被放在企業身上,對就業標杆效應好的經營主體,同等條件下優先保障建設用地計劃、提供用工支持服務;再比如,浙江還提出“真金白銀”鼓勵創業,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一次性創業社保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支持。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430943

相比之下,上海多了些許面向未來的布局,借“促消費”探索城市新一輪發展的意味也頗為鮮明。

比如,上海不僅強調技能培訓教育對增收的作用,還謀求對培訓進行提質增效,特別提到將實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家政服務、養老護理等重點行業技能人才培養計劃。由此,不僅針對性解決用工結構性矛盾,也推進外來務工人員的能力轉型。

對於生育養育“減負”問題,上海也不止要“普惠”,也意在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在各省均探索育兒補貼落地的情況下,上海還提出“探索增加育兒假和配偶陪產假”,進一步為“沒時間消費”的局面“松綁”;而“建設高質量幼兒園”“開展未來學校探索”,有助於解決養育需求“從有到優”的難題。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8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