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債日債都崩了 看准這個臨界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日本農業銀行“農林中央金庫”之前拋售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債和其他外國債券,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虧損1.8兆日圓(126億美元)。


其實就是投資美國長債虧的。農林中央金庫已拋售價值17.3萬億日元的所謂低收益資產,包括歐美政府債券和投資級公司債。也就是農林中央金庫已經被迫拋售這些浮虧的美債,從浮虧變成實虧了。

有人說,買債不就是怎麼都有利息拿著嗎?怎麼就能成為金額資產的“雷”。債券分為,票面價格和票面利率,債券價格和債券收益率。其中票面價格和票面利率,是發行時就固定不變的。但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的國債,債券價格和債券收益率則是即時變化的。


比如,在2020年買入30年期美債,年收益率為1%。但隨著美國聯儲局激進加息,30年期美債收益率漲到現在5%。這意味著,現在的人買30年期美債,可以每年拿5%的利息,並且可以拿30年。而2020年買入30年期美債的人,手裡的30年期美債,每年只能拿1%的利息。如果這l現在著急用錢,需要賣掉手裡只能每年拿1%利息的30年期美債,就需要折價出售,讓折價後的債券收益率,從1%上升到5%。

這樣折價買入的人,拿到期後,也相當於是每年拿5%利息。這就是用債券價格差,去彌補息差。等於是現在賣出2020買入長期美債的人,需要一次性兌付長達25年的4%利率利息。這不就出現了巨大的虧損嗎?這讓這些大量持有的金融機構不得不割肉。

還不見底?

如今,20年期日債和美債拍賣,都出現遇冷,買家數量減少,這說明市場投資者仍然認為,當前日債和美債價格,還不夠保險。說白了,就是市場投資者認為,日債和美債價格還會跌,也就是日本美國的長債收益率還會上漲。

其實正常來說,5%的年收益率已經很高了。假如美債沒有問題,那麼市場投資者這時候買入20年期美債,可以穩穩的在未來20年時間裡,每年拿5%的利息,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很理想的收益。

但問題就在於,這次20年期美債的預發行利率5.035%,實際中標利率是5.047%;高出約1.2個基點,也是近6個月來最大尾部利差。這說明當前市場投資者認為,當前美國長債的發行利率還不夠高。這是因為美國財政赤字嚴重惡化,市場投資者對美國的償債能力沒有信心。


在全球國債市場裡,國家信用越高,長債利率就越低。國家信用越低,長債利率就越高。想要市場投資者給糟糕的美國財政買單,就需要美國財政用更高利率去發行。但那樣就會導致美國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繼續滾雪球式增加。當前美國每年要支付的利息已經達到1.1萬億美元,約占財政收入的1/4。如果美國長債收益率繼續上漲,會讓美國政府越發無力發行長債,只能不停大規模發行短債滾動操作,但如此以來,每個月就要面臨天量到期美債規模。

下面這張圖,比較直觀看到當前美債每個月到期規模,過去兩年持續大幅上升的事實。從去年至今,美債每個月到期規模都在2萬億美元以上,其中90%為短債。只要市場流動性稍微緊張一下,美國這套每個月天量短債滾動的操作,很容易出問題。

金融危機的觸發開關


要知道,美債危機的表現形式,並不一定會以違約的形式,也可能會以長債收益率大幅上漲的方式體現,債券價格大跌。這說明,美債市場出現拋售潮,市場在幫美國聯儲局加息,太高市場實際利率,容易引發流動性危機。

美債違約的難度比較大,只有美國兩黨今年9月沒有通過新的撥款法案,導致美國政府停擺,無法發債,就無法借新還舊,才有可能導致美債違約。除了這種情況之外,聯儲哪怕進行高息擴表,也會避免美債違約。

但那樣一來,美元就會大幅貶值。很多人認為美債不會違約,總是輕描淡寫的覺得美聯儲印鈔購債是沒代價的,這是一種誤區。凡事都有代價,美債違約對美國來說是最糟糕的結果。當然,美國想要避免最糟糕的結果,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假如美國聯儲局高息擴表的話,美債會以更加誇張的速度滾雪球式增長,所以越往後,美債越危險。而且大家看長期美債的拍賣投注倍數也知道,美國長債雖然不吃香,但也不是完全沒人買。

這次20年期美債投標倍數是2.46,意味著,投標總額是發行金額的2.46倍。可能有人會說,不是還有這麼多資金買美債嗎?但了解美債的人都知道,美債的投標倍數是非常敏感的數字,2.6倍算比較高了,代表市場需求旺盛。2.4倍算非常低了,代表市場需求疲軟。低於2.4倍,就是危險值了。重要的不是還有這麼多資金買美債,而是買美國長債的資金變少了。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