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鄧小平防的不是學生 是"政變"和"兵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鄧小平、楊尚昆動用如此龐大的兵力,進行如此周密的部署,顯然不僅僅是為了對付和平請願的學生和聲援學生的北京民眾,同時也是為了防止中共黨內的“政變”和軍隊的“兵變”。如果僅僅是為了對付學生和北京民眾,動用北京衛戍區的兩個警衛師和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就足矣,根本不需要調動這麼龐大的野戰軍部隊進京。鄧小平、楊尚昆等人當時的最大憂慮就是中共黨內的“政變”和軍隊的“兵變”。


鄧小平、楊尚昆看來,有可能發動中共黨內“政變”的頭號危險人物當然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六四血腥事件後被撤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胡啟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芮杏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閻明復等人,自然被視為趙紫陽的同伙。

相比之下,兵變比政變更為可怕,也更難預料和控制。六四血腥鎮壓事件後不久,楊尚昆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1989年)6月4日這天早晨,天安門廣場如果有一個班出問題,都不得了。但是我們的軍隊堅決捍衛黨,這個班是沒有的。”【注釋1】


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女婿、前解放軍空軍副政治委員的劉亞洲中將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他當年在擔任武漢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的時候,曾在一次題為《道德與信念》的內部報告中以總結經驗教訓的口吻說,北京軍區的部隊不可靠,因為長期駐防京畿地帶,消息靈通,了解北京的學生運動情況,普遍同情學生,執行戒嚴令當然不力。幸虧鄧小平“英明”,除了調動北京軍區的部隊之外,還調動了大量其他軍區的部隊進京,要不非出大問題不可。

大量資料證明,鄧小平、楊尚昆確實對解放軍戒嚴部隊做了精心的調度安排,從中可以發現劉亞洲所說的鄧小平的“英明”之處,即調動多個軍區的部隊進京,相互監督制衡,彼此難以串聯,避免發生兵變事件。



六四當年鄧小平、楊尚昆動用如此龐大的兵力,不只為了對付和平請願的學生。(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歷史學者、八九民運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吳仁華從“黨軍”的角度分析六四事件的軍事部署。(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鄧小平、楊尚昆周密的部署,顯然不僅僅是為了對付和平請願的學生和聲援學生的北京民眾。(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國共產黨歷來將“黨指揮槍”作為最重要的建軍原則,解放軍長期處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是名副其實的“黨軍”。盡管如此,在1989年的學生運動普遍受到社會各界支持的情況下,鄧小平、楊尚昆對這支“黨的軍隊”仍不放心,因此對有關解放軍戒嚴部隊調度的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的考慮,做了周密安排。例如:1989年6月3日,在解放軍戒嚴部隊向天安門廣場挺進的時候,安排了解放軍中四個最尖銳的、不屬於同一個軍區的主力軍——陸軍第38集團軍、陸軍第39集團軍、陸軍第54集團軍和空降兵第15軍擔任主攻任務。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兩條主要路線向天安門廣場開進的部隊,也都是各為兩個以上的集團軍。在1989年6月4日凌晨實施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的時候,也是同時使用了陸軍第38集團軍、陸軍第54集團軍、空降兵第15軍等多支部隊,此外,安排陸軍第24集團軍、陸軍第27集團軍、陸軍第39集團軍、陸軍第63集團軍、陸軍第65集團軍、炮兵第14師等部隊擔任警戒任務,並由陸軍第27集團軍的一個“特緝分隊”負責搗毀保衛天安門廣場學生指揮部的任務。

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中,陸軍第38集團軍和空降兵第15軍雖然扮演主要角色,但也不被充分信任,在他們抵達天安門廣場之前,事先已在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中國公安部機關大院、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安排了多個集團軍,早已對天安門廣場形成了嚴密的包圍圈。在這個包圍圈的周邊,還部署了空軍部隊和炮兵部隊。空軍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北京戒嚴行動,但也奉命進入戰備狀態,北京區域內的南苑軍用機場、西郊軍用機場、沙河軍用機場、三間房軍用機場,全都成了解放軍戒嚴部隊的軍營。北京軍區的炮兵部隊作為預備隊,也早已進入戰備狀態,除了炮兵第14師奉命緊急進入北京城,炮兵第16師、高射炮兵第61師、高射炮兵第67師、高射炮兵第68師都在駐地隨時待命。

提前進駐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待命的部隊,也是多個集團軍,包括陸軍第27集團軍和陸軍第65集團軍,外加陸軍第63集團軍的一個師。提前進駐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公安部機關大院的部隊,包括了陸軍第24集團軍。


作為第一主力部隊的陸軍第38集團軍,在沿著主要路線西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進軍時,如同被“請君入甕”,不僅前面已經預設了一個包圍圈,連後路都已經被封死,陸軍第63集團軍的一個師緊隨其後,實際上起著“督戰隊”的作用。



1989年6月3日至6月4日夜間,共軍向人群開火,並用坦克強行封鎖了最後幾道防線。(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這種精心而周密的部署,使得整個圍繞天安門廣場所進行的進軍過程以及隨後的清場行動,看上去更像是鄧小平、楊尚昆一場小心謹慎的對各解放軍部隊忠誠度的測試。如果當時陸軍第38集團軍部隊接受一些學生和民眾的呼吁,陣前倒戈,與堅守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勝利會師”的話,將立即在鄧小平、楊尚昆預設的包圍圈內遭到其他部隊的圍剿。

同樣的,任何一支解放軍戒嚴部隊如果輕舉妄動,發動“兵變”,也將遭到其他部隊的圍剿。除非有足夠的部隊事先達成共識,同時行動,但這對於遭到嚴密控制的“黨軍”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何況當時集聚北京的逾二十萬部隊來自於不同的軍區。因此,陸軍第38集團軍軍長徐勤先也好,陸軍第39集團軍步兵第116師師長許峰也罷,這些良知未泯的軍人,只能盡自己的努力,以各種消極的方式進行抵制,很難有進一步的積極行動。

【注釋1】見於《深刻理解我軍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一文,作者:國防大學軍隊建設研究所所長劉明福,刊載於宜春國防教育網。

補記:1989年6月4日凌晨,戒嚴部隊采用血腥手段初步完成了天安門廣場清場任務,但10多萬部隊擁擠在天安門廣場一帶,連天安門廣場附近的東、西長安街都未能控制。局勢的不明朗和部隊情況的混亂,讓鄧小平、楊尚昆等決策者深感不安,緊急命令南京軍區的陸軍第12集團軍,攜帶重裝備武器,於當天空運進京,駐扎在南苑機場,作為進京戒嚴部隊的總督戰隊。陸軍第12集團軍是鄧小平的嫡系部隊,在國共內戰時期隸屬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詳情見拙作《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