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印度: 去印度才知道 網上那些濾鏡有多假 讓我懷疑人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被陌生男人刷開房門的那一刻,我真的慌了


誰能想到,我人生中最“驚悚”的旅行體驗,竟然發生在一個五星級酒店!是的,五星的,不是民宿,也不是快捷旅館。

晚上十二點,我剛洗完澡,穿著睡衣坐在床邊敷面膜,門鎖“滴”地一聲響,有人刷卡進來了。


我整個人僵在原地,以為自己幻聽。結果門縫真被打開了,一個陌生男人探了個頭進來,和我四目相對,那場面,現在想想還有點後脖頸發涼。

他看到我在房裡,明顯一愣,連忙關門跑了。

我趕緊打電話給前台,語速快到自己都聽不清自己說了什麼,結果人家淡定得很,說可能是搞錯了房號,會“處理一下的”。

一句話把我打發了,態度那叫一個“你慌啥,不就誤入民宅嘛”,我當時心裡真是想炸。安全感啊,一下全碎了!



我本來是帶著憧憬來的,對印度多少有點濾鏡。文化古國、電影王國、瑜伽聖地……結果第一晚就被這麼一嚇,我那顆“探險少女心”直接裂成了十八瓣,什麼浪漫異域情懷,全拜拜了!

腳一踩上街,幻滅才剛開始呢

第二天一早,我打算出去逛逛,順便壓壓驚。

結果剛走出酒店門口,一股說不上來的味兒撲鼻而來,說是“臭”,都有點單薄,像是腐爛、化學、動物糞便、汗臭味混合成的“組合拳”,直接把我的胃打彎了。

街上人多、車多、牛也多。對,你沒看錯,是牛。牛就在馬路中央閒逛,車也不管它,鳴笛也不動,就那麼穩如老佛爺地曬太陽。

還有猴子,居然跳上電線杆當體操練,狗則成群結隊地在街邊睡覺。我一度懷疑自己是走進了什麼動物王國的露天拍攝現場。



最讓我崩潰的是路邊隨地大小便的場景。我原本不信,結果親眼看到一個中年男人一邊打電話一邊蹲下了,那動作嫻熟得像練過。一旁還有小孩在玩沙堆,那沙堆……我真不敢確認。

要找個公共廁所?呵,做夢!哪怕找到,也不一定敢進,味道像三年沒洗過的下水道。

我在新德裡的某個廣場轉了十幾分鍾,愣是沒找到能進去的地方。到最後我都學會了“控水控食”戰術,早上不喝水、中午不喝湯,盡量少吃,生怕在街上被憋到極限。

有一次我朋友想叫個車,從酒店門口上了一輛黑車,司機看是女生,說話開始變味兒了,一會問是不是單身,一會說他家有空房,還差點把車鎖死不讓下。



最後是我電話報警,朋友強行開門跳下來的,不誇張,說是人生最接近“被綁票”的時刻。



你在笑,他卻在看你

印度當女生,不是誇張,是有點命懸一線的感覺!你走在街上,隨便一件T恤、長裙,都會被盯著看,那種目光不是“好奇”,是赤裸裸地“上下掃描”。

我在一個景點門口被三個人圍著搭訕,問我是不是一個人來旅游,說著說著就試圖拉我手臂。

我當場爆發了:“走開!”他們居然還笑,說我是“可愛型的暴脾氣”。

機場安檢時,我的手機被放進了安檢盤,一轉身就沒了。

我去找工作人員,他們就坐在那邊聊天,連眼皮都沒抬一下,擺擺手說“看看別的托盤有沒有”,一點幫忙的意思都沒有。

我自己找了十分鍾才發現,手機已經被推進了下一個檢查通道,差點丟了。

酒店老板有時候也不讓人安心。有次我晚上點了點外賣,老板非說要幫我送上樓,結果送來後一直站在門口不走,還問我吃飯是不是一個人,是不是怕孤單……

我把門一關,立刻往後搬了櫃子抵住,那個晚上我一夜沒睡好。



德裡就像兩個世界硬生生縫在一起了

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在兩個城市穿梭。比如剛從舊德裡的菜市場出來,踩著泥地、躲著蒼蠅、被小販用破布攔腰拉著勸你買香料;

一拐彎進了新德裡大街,立馬高樓林立,豪車呼嘯,馬路幹淨得能躺下來打滾。

這種反差,讓人恍惚。



我有一天下午逛完德裡的老區,一路臓亂差的印象還在腦子裡打轉,結果晚上被朋友帶去一個酒吧,一杯雞尾酒要八十塊人民幣,身邊全是穿名牌的時尚男女。



根本搞不清,這座城市是窮還是富,是現代還是原始,是開放還是保守。

古爾岡更誇張,那地方科技公司扎堆,像是直接從美國搬來的商業區,街上都是西裝革履、拎公文包的上班族,咖啡館密度比上海還高。

但出門五百米,一群光腳孩子就在垃圾堆翻塑料瓶了。這種“裂痕”,眼睛一看到,心裡真的會很不舒服。



那一幕,我到現在都忘不了

看電影裡,恒河是神聖的,是淨化靈魂的。可當我站在瓦拉納西那片河邊,看著一具具裹著布的屍體被推上柴堆點火,煙霧彌漫中飄著燒焦的味道,腦袋一瞬間空白了。

那不是儀式感,是震撼。旁邊還有一堆人圍觀,有的是家屬,有的是游客,有的是跟我一樣被“文化震撼”到不會動彈的過客。

我那時候站在台階上,心裡起了個特別復雜的念頭——這是崇高還是殘酷?我說不上來。

只是當一小撮灰飄到我鼻尖上,我下意識一抹,突然反胃了。我朋友吐在河邊,旁邊的印度人卻笑著安慰我們,說:“這是吉祥的灰。”我沒說話,只覺得背後發涼。




更諷刺的是,距離火葬場不到兩百米,就是一群人跳進恒河洗澡、喝水、祈福的畫面。我看到一個男孩把水潑到自己臉上,神情虔誠。

我那一瞬間甚至想大喊一聲:“你知道這水裡有什麼嗎!”可我沒喊。喊了也沒用,人家幾千年來就是這麼過的,是我不習慣而已。



打車像打仗,坐車像蹦極

印度的交通,突突車嘛,看著可愛,坐上去才知道什麼叫“命懸一線”。司機能在兩個卡車之間穿出一個縫,一手扶方向盤,一手接電話,還能跟你聊家常。





我有一段路,突突車沖到逆行道上,迎面是三輛摩托,我當時大喊了一聲“完了”,結果司機居然轉頭笑了笑,說“Relax啦”。

我不Relax啊,我連命都快嚇沒了!!

他們開車不看後視鏡,全靠“鳴笛導航”。什麼轉向燈、變道線,在這兒都是裝飾,能不能活著下車,全靠緣分。

有一次我坐一輛長途巴士,司機一路超速,車頂坐著人,屁股底下是活雞。我一路都在祈禱別翻車,真的是精神高度集中到連廁所都不敢上。

當然,也不是所有司機都壞。有一個小哥送我去機場,開車一路不說話,到了之後還幫我搬行李,說不用小費。

他說:“你是客人。”我那時候真有點想哭,覺得這個國家雖然亂,但人心有時候挺溫柔的。



這地方像夢,但是奇葩的那種夢

印度的電影院,不是“觀影”,是“演唱會”。我看了一場寶萊塢電影,剛開頭字幕一出現,觀眾全體起立鼓掌。主角一出場,尖叫聲、口哨聲、跟唱聲此起彼伏,仿佛不是看電影,是全場K歌比賽。

我那場電影看完,嗓子都啞了。不是我叫的,是我太緊張了。坐那兒不互動,會被當成怪人。看電影看出社交壓力,這地兒也就印度能做到吧!


婚禮也絕!我路過一個小鎮,一大家子穿金戴銀,在街頭跳舞放炮,現場大喇叭震耳欲聾。



我以為是什麼大型廟會,結果人家說是婚禮。我問能不能進去看看,新郎他舅舅直接把我拉進去,說:“歡迎!”

我吃了三盤咖喱飯,還被邀請上台合影,那天我一個人就成了全場的外國人。

他們的婚禮不是親友局,是全村派對,熱鬧得不行。包辦婚姻還不少見,不過年輕人也開始搞自由戀愛。

我認識一個在孟買工作的姑娘,偷偷談了兩年男朋友,怕家裡反對,現在正籌備私奔。我說你不怕嗎?她說:“怕啊,但我更怕一輩子不愛人。”





人熱情,就是別被熱情騙了

印度人真會說話。可以在三分鍾內把你當成兄弟,在五分鍾內把東西賣給你,在十分鍾內讓你懷疑是不是被騙了。

普遍口才好,臉皮厚,膽子大。剛走進市場,就會有人跟你說:“朋友你看這個,便宜得像送!”

你說不要,他會跟上來繼續聊:“你從哪兒來?我有親戚在你們那兒做生意!”你還說不要,他就開始掉頭:“那你別買了,給點祝福吧。”

我一開始覺得好可愛,社牛得可愛。後來錢包被摸了,出租被宰了,紀念品買回酒店一看掉色了,才慢慢明白——不是人不好,是人太靈了。做生意是他們的生存方式,有時候底線確實有點軟。



但真熟了,他們也會罩著你。有一次我走錯路,一個賣水的小伙子看我表情不對,主動帶我走了一段,說這片不安全,讓我快點離開。

他沒圖啥,就想幫忙。我那一瞬間是真的覺得,這種熱情,摻水,也不都是假。

咖喱夠味兒,拉肚子更有味兒

說句公道話,印度的食物,不是難吃,是難適應。愛放香料,咖喱、孜然、豆蔻、姜黃,全往裡倒,能把一塊土豆燉出十種味。

我第一口吃的是“馬沙拉餅”,外酥裡糯,沾個酸甜醬汁,味道新鮮得有點驚喜。

但那只是開始。後面連續三天,我吃什麼都覺得在被“挑戰”。辣是真辣,酸是真酸,油是真油。

我吃了“街頭雞肉飯”,結果第二天早上四點開始肚子劇烈抗議,廁所來回跑了三趟,整個人像從腸胃戰爭裡爬出來一樣。

他們基本不吃豬肉,雞蛋也算葷,吃素的人多。別以為吃素就健康,油炸、重口、調料厚重,我一度覺得自己舌頭要中毒了。



最危險的是路邊攤,看起來香噴噴,吃完可能得住院。我朋友吃了一個“奶油煎餅”,晚上直接進急診。

醫生說是“食物中毒”,她問:“能退票回國嗎?”醫生說:“你要是命硬,明天也行。”我們聽完都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最後的話,想不說都忍不住了

有人問我:印度到底值不值得去?

我說——如果你心裡准備好要挨嚇、挨騙、挨罵、挨餓、挨暈,願意用力活一次,哪怕很崩潰,那你去。



但要是圖舒適、圖省心、圖美美的自拍照,還是勸緩緩吧。

印度太大,太亂,也太復雜。你愛它的時候覺得獨一無二,恨的時候覺得活該原地爆炸!

我走的時候,就這麼說吧——我不會馬上再去,但這輩子能去過一次,值了。
3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此.山.子.今] 2025-05-27 04:53
    去了一次才知道真是印度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3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