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裝都懶得裝,為什麼不直接搶呢?(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小偷至少還知道偷之前先踩點,而有些“征收”,連這點流程都懶得裝了。有些交易不是你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權說“不”的問題。


“300多萬元商鋪征收補償僅189萬”,只看報道的標題,有些讀者可能都不懂是什麼意思。實際上很簡單:300多萬買的商鋪,現在要拆你的,只能給你補償189萬。

有些網民的邏輯也很奇葩,意思是:你以前買的時候,客流量大,商鋪價格自然是高。現在房價也沒那麼高了,客流量也沒那麼大了,那商鋪每平米的單價自然也會降低,只補償189萬很正常。


看似“很有道理”,實則“完全扯犢子”。

現在不值錢,可不值錢我就一定要賣掉它嗎?我留著自己出租、自己做生意,甚至自己住不行嗎?說穿了這種思維就是一句話:強買強賣。

更關鍵的是,這還根本不是房價降不降的問題,因為這位台州男子馬先生的商鋪是2005年買的,即便是按照現在下降了的單價,依舊遠遠超過300萬。

報道裡直接言明:馬先生申請了重新評估,評估公司綜合考慮各因素後,給出的評估價接近500多萬。

而另一家北京的資產評估公司評估出來的商鋪價值,還要更高,達到800多萬。

但這些,都沒用!

說白了,就是要189萬買你這套商鋪,而且你必須賣。

馬先生不服,向當地法院提出訴訟。可惜,訴訟被駁回。理由是這塊地涉及改建以及公共利益需要,而馬先生沒有在規定限期內與征收地的一方簽協議,根據補償條例規定,對方有權作出涉案房屋征收補償決定。

這很諷刺,公共是誰的,利益歸哪方,老百姓這張牌桌連椅子都沒有,還得在旁邊鼓掌說“打得好”?

我就很好奇,真的只能給這麼低的價格嗎?還是說差價被誰拿走了?畢竟這也太過於理不合了,要買別人的東西,不說讓別人賺一點,至少不能這般明目張膽的讓別人虧吧,而且還是血虧,褲衩子都虧出去的那種程度。

那這跟搶有什麼區別?

孟子講過這樣一句話,有力者遂定其田疇,弱者不得措鋤耒。意思是,有權有勢者劃分了田地,弱者連拿鋤頭種地的權利都沒有。




又想要你這塊好位置,但是又不想給足賠償。難道,誰弱勢,誰就只配提前做好吃虧的准備?

這讓我想到前幾天的另一條新聞,綿陽一村民在外打工時,通過監控發現,家裡的老宅被挖掘機開進去強行推掉了。楊先生和妻子連夜趕回老家,索要一個說法。

答案是:誤推。施工方以為賠償已經談妥了。

多麼可笑的理由,可作為一名普通老百姓,楊某又能怎麼樣?法律在這類事件裡成了蠟像館的展品,只適合參觀,不適合伸張。


事已至此,只能認栽,對方說賠償多少,那便賠償多少,因為自己已經失去了談判的籌碼。

雖然上了新聞,也上了熱搜,雖然有律師明言這是嚴重的程序違法,可又有什麼用呢。地方領導們頂多登一次報,而楊某一家,則是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損失。

古人講“買賣不成仁義在”,如今卻成了“買賣不成,先拆為敬”。





並不是每一次披上“公共利益”的外衣,動輒拿條例說事,人們就願意買單,就不會有微詞。一紙公文,就能讓百萬元的財產瞬間蒸發,普通人誰能承受的住。

程序合法,結果合法,唯獨良心失蹤。

除此之外,真正該被問的,從來不是老百姓“簽沒簽字”,而是這筆差價究竟“進了誰的口袋”。

可惜,法不能向不義低頭,但常常向權力彎腰。在一場“程序合法”與“實質公平”拉扯的游戲裡,輸的往往不是理屈的一方,而是弱勢的一邊。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