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慌了個張 |央視難斷《紅樓夢》續書"官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此一說是非




王蒙的作品,我讀的很少,就是讀了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及其有關的一點歷史趣聞。但他講紅樓夢的視頻,我是專門下載都看了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讀紅樓夢的視角。可這次他這樣“武斷”,我覺得匪夷所思。為什麼要把話說得這麼絕對,就有點過了。再說,自己的一家之言猶可,可要是經驗主義確實要不得。你做不到的事情,就主觀臆斷別人也做不到,這樣的“感同身受”“推己及人”顯然是立不住腳的。我從網上輕輕一搜,就得一例,是關於《國榷》撰著者談遷的一個故事。《國榷》500萬言,104卷,卷首4卷,共108卷,記載了自元天歷元年至明朝末年(1328年-1645年)重大的明王朝史事,被史學家認為是現存第一部最完整的編年體明史,是一部“可以信今而傳後”的高質量著作。該書創作耗時26年,作者六易其稿,完成《國榷》初稿。豈料兩年後書稿被盜,他滿懷悲痛,但並不因此而灰心,發憤重寫。順治十年(1653年),60歲的他,攜第二稿遠涉北京,實地考察明朝遺址,旁搜遺文以及有關史實,使這部嘔心瀝血之巨作得以完成。從這個例子來看,怎麼就不可能呢?還有劉心武續寫《紅樓夢》後二十八回,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能不能不是一目了然嗎?怎能視而不見呢?


位靈芝,何許人也,我一點不知。她說“還”卻是紅學行話,《紅樓夢》起始就是“還淚”,但未見其具體論證,故對她的結論不置可否。

白先勇的《紅樓夢》講座視頻,我看過兩集,他主導的青春版《牡丹亭》,在美洲連演了三天的視頻,我都看了,對他一心撲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傳播的精神,很是欽佩。


他這段話有幾個意思,很值得玩味。

一是他肯定“後四十回寫得非常好、極好,很重要的兩根柱子,一個是黛玉之死,一個是寶玉出家”。這個好像學界也沒人否定,因為這個後四十回之所以流傳下來,是和其他各種續書比較、競爭、物競天擇的成果,這要看跟誰比,要是比前八十回,還是有差距的,至於差多少,這是見仁見智的。


二是他實際上也承認前八十回更好,比後四十回要好。他說“前面八十回寫得再好,也是為這兩個東西最後准備的、預備的”,這個“再好”“也是”兩個詞,就說得很含蓄很婉轉,當然也很無奈很勉強,但可以從線索上、邏輯上、情節上把前後串聯起來。

三是他有追求完美的一面。我看他詮釋《牡丹亭》推出青春版的一台大戲,就能窺見他的藝術追求和人生理想。他坦言“張愛玲極不喜歡後四十回,她曾說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只寫到八十回沒有寫完。而我感到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來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因為他以及很多的人內心深處無法接受一個高潮後的戛然而止,無法接受維納斯那種斷臂之美,他骨子裡是很傳統的,很中國的,始終渴望一個完整的團圓的至少是自圓其說的結局。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