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即將進入"社會大學" 復旦校長和研究生談生存智慧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在2025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發言 圖源:復旦大學

“研究生畢業,是人生的一個特殊的節點。大家即將告別校園,走向另一所‘大學’——‘社會大學’。從今往後,大家將進入更加廣闊、更為復雜、更具有挑戰的‘課堂’:現實生活。”


6月20日下午,復旦大學2025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發表《從大學到“大學”》的講話。

他表示,完成研究生學業,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終結,而是另一種更深刻學習的開始:在社會這所沒有畢業典禮的“大學”,永遠葆有使命和熱情,終身學習、終身創新、終身成長。

如何把校園裡獲得的素養能力,轉化為應對復雜開放世界的生存智慧?金力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知識代謝”與“認知免疫”並重。站在智能社會的門檻上,知識“半衰期”急劇縮短,先積累後應用的傳統認知模式很難應對爆炸的信息量,所以我們亟需加強兩種思維能力。“知識代謝”能力,是指主動快速地更新認知,像更新學術文獻一樣更新個人的知識庫;“認知免疫”能力,則是抵御信息污染,培養對信息過載的抵抗力。

二是“解決問題”與“定義問題”並重。定義問題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方向,而解決問題能驗證問題定義的准確性。具備完整的問題建構和解構能力,改造世界才會游刃有余。

三是“專業精神”與“跨界思維”並重。沒有專業根基的跨界,容易流於表面、缺少深度。而有價值的創新,往往是基於某一領域深刻理解之後的拓展和遷移。

【以下為講話全文】

從大學到“大學”

—— 在2025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復旦大學校長 金力

2025年6月20日

今天,我們相聚於此,共同見證這個莊重而喜悅的時刻。首先,我代表學校,向畢業的全體研究生們致以最誠摯的祝賀,向愛護支持你們的師長親友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研究生畢業,是人生的一個特殊的節點。大家即將告別校園,走向另一所“大學”——“社會大學”。過去幾年,同學們在實驗室熬過的夜、在圖書館讀過的文獻、在學術砥礪中擦出的火花,已經開花結果。從今往後,大家將進入更加廣闊、更為復雜、更具有挑戰的“課堂”:現實生活。前蘇聯作家高爾基曾把青年時代求索知識人生、參與社會變革的經歷和思考寫成了自傳體的小說,書名就叫《我的大學》。在他筆下,人生的大學不在校園之內,而在於個人和現實生活的每一次砥礪碰撞,在於認識社會、改造世界的奮斗進程。

大學有兩個含義,既是現代高等教育機構,也是一種境界和追求。《禮記》裡論述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關乎生命境界提升的終身課題。從大學校園到社會“大學”,從復旦這所正在建設的創新型大學匯入邁向創新型國家前列的宏偉征程,不僅是從學術殿堂到實踐天地的空間轉換,更是從學術訓練到生命修煉的意義升華。完成研究生學業,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終結,而是另一種更深刻學習的開始:在社會這所沒有畢業典禮的“大學”,永遠葆有使命和熱情,終身學習、終身創新、終身成長。


那麼如何實現這樣的角色跨越?同學在復旦求學,已經為此做了很多准備。復旦人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創新是我們最鮮明的特質。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建校120周年賀信中強調“與時代同步伐”,這是一代代復旦人的生動寫照。同學們就讀期間,學校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力圖改變傳統大學相對封閉的模式,探索“開環大學”新格局:從科研創新體系到人才培養模式,都構建起融合創新的立交橋,打破一二課堂的藩籬、學科專業的界限、校內校外的隔閡,充分釋放復旦人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開環”辦學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大家完成從學生向學習者、創新者的轉變,為人的創造性和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面對百年變局、科技浪潮和社會變革,如何把校園裡獲得的素養能力,轉化為應對復雜開放世界的生存智慧?這裡提三點建議,與大家共勉:

第一,“知識代謝”與“認知免疫”並重。

經過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學術訓練,大家都具備了基本的知識架構,掌握了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但站在智能社會的門檻上,知識“半衰期”急劇縮短,先積累後應用的傳統認知模式很難應對爆炸的信息量。

所以我們亟需加強兩種思維能力:一是“知識代謝”能力,主動快速地更新認知,像更新學術文獻一樣更新個人的知識庫;二是“認知免疫”能力,抵御信息污染,培養對信息過載的抵抗力。兩者如同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免疫系統,緊密協作、相互影響,共同維持我們認知系統的健康


第二,“解決問題”與“定義問題”並重。

客觀看,研究生階段的許多創新側重解決問題,運用專業工具尋找最優解。在學習創新階段,大家擅長解決定義明確的問題;進入社會後,更亟需發現和定義問題的能力。正如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的進化》中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當然,定義問題與解決問題相輔相成。定義問題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方向,而解決問題能驗證問題定義的准確性。我們具備完整的問題建構和解構能力,改造世界才會游刃有余。

第三,“專業精神”與“跨界思維”並重。

專業精神是對工作負責到底的態度。在高度分工的社會裡,專業精神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而在開放創新的社會裡,跨界思維對於打破思維定式、促進融合創新、增強適應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專業精神和跨界思維互為支撐。沒有專業根基的跨界,容易流於表面、缺少深度。而有價值的創新,往往是基於某一領域深刻理解之後的拓展和遷移。跨界能帶來新工具、新方法、新問題,推動專業的新發現。

在復旦園裡,我們鼓勵大家交叉合作和融合創新。進入社會,希望大家既有專業的深度,也有跨界的廣度;既在專業領域持續深耕,又主動拓寬認知的邊界。

同學們!從今往後,大家就有兩個“終身大學”了。

一個是終身的社會“大學”。作為復旦新一個甲子的首批畢業生,大家將匯入創新大潮、強國征程、時代洪流,發光發亮。期待大家,用創新和擔當去書寫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模樣。

還有一個是精神上的“終身大學”。“復旦人”將是大家一生的稱謂。母校永遠守望大家、支持大家、服務大家。校友永遠是復旦最可靠的力量。無論走多遠,記得常回家看看。也請大家持續關心母校、提供寶貴經驗和意見,讓復旦變得更好。

祝2025屆研究生畢業快樂、前程似錦!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