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伊朗的危險之夢 專家:"政權更迭"的機會微乎其微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利比亞


利比亞至今仍在經歷一場內外共同推動的政權更替的後果。2011年,阿拉伯之春之際,抗議者反對長時間的獨裁者卡扎菲,該國爆發內戰。卡扎菲試圖血腥鎮壓反抗。北約采取軍事幹預,建立禁飛區,以保護抗議的平民。該國政權僅維持數月。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被打死。

然而,此後一直未能建立起受到全國支持的政府,而是各對立武裝派別持續交戰,直到今日。該國等同於分崩離析,自2022年3月依賴,兩個政府爭奪控制權,此外,多個民兵和恐怖組織在該國擁有勢力。戰事不斷,也有外國雇傭兵參與。人權狀況極為嚴峻:由於缺乏國家秩序,也發生包括對難民的大規模虐待、劫持人質、酷刑以及對女性的暴力事件。



伊朗政權更替的機會微乎其微


中東專家沃爾茨指出,還有一個問題:強迫實現的“政權更替”,還需要有一個人能夠出面執掌權力、主管局勢。“在伊朗國內,我沒看到有誰領導著一支足夠強大的反叛力量,能夠推翻現政權。”

那麼外部呢?“畢竟德國曾經有過一次成功的政權更替,在二戰結束後,但當時必須有地面上的占領”,沃爾茨說道。“然後需要有一個過渡期,把當地民眾團結在自己周圍,——有一個共同的外部敵人有助於這一目標,比如1945年後的蘇聯陣營,由此實現求同存異。但僅依靠空中轟炸,還從未實現過一次成功的政權更替,我不認為伊朗現在會成為例外。”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9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