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更好的生活遙不可及":中國夢的幻滅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7年,他成了一名抵押貸款經紀人,工資增加了幾倍。2020年的一個月,他賺了約10萬元。他結婚了,還買了車。


接著,房地產市場崩潰了。他去年沒有任何收入。他曾考慮過回到礦上,但一想到那個黑暗的世界,他就感到厭惡。現在,38歲的趙先生和妻子靠她每月3500元的工資生活。要孩子是不可能的。

“我進退兩難,”他說。“更好的生活遙不可及,我又不能落到重新開始的地步。我不知道我該做什麼。”


我采訪的三位90後年輕人自稱是“小鎮做題家”。這是一個俗語,用來形容那些相信教育能提升地位的奮斗者,結果,他們卻發現自己被精英網絡拒之門外,從事著沒有前途的工作。

這三個人在農村和工人階級家庭長大,通過努力工作和上大學而超越了父母的社會階層。但他們都知道,要完全擺脫自己的社會經濟背景是很難的。

其中兩名學生因為學費問題,不得不放棄了外國名校的入學資格,一個人放棄了哥倫比亞大學,另一個人放棄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他們三個人都回憶說,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很少關注他們的教育



對一些中國學生來說,教育讓他們看到了不平等。


他們的教育經歷與中國許多中上層家庭的孩子截然相反。這些父母強迫孩子去上數學和計算機課,鋼琴課和英語輔導。他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與中國的工人階級相比,這些家庭與美國同階層家庭的共同點可能更多。

對於我采訪的三位小鎮做題家來說,他們所受的教育讓他們看到了不平等。




其中一位名叫加裡·梁(音)的學生說,他小學同學的父母大多在工廠工作。到他上中學的時候,大多數同學的父母都是白領。一個同學在家有英語外教。

當加裡·梁進入中國中部的一所名牌大學時,這種反差更加強烈。他的一個室友的父親是地方黨委書記;另一個室友的父親是一所大學的院長。

當室友去吃館子的時候,加裡·梁靠大學食堂勉強度日,給高中生當家教賺點外快。當時,他不明白室友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在學校裡建立關系網。

“這很不公平,”正在日本攻讀博士學位的梁先生說。“你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然後你意識到有些事情對其他人來說要容易得多,或者對他們來說沒有那麼難。”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