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幹婚現象正以驚人速度席卷全國(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年來,中國社會悄然興起一股名為“幹婚”的現象,並在網絡上迅速走紅。這種婚姻模式正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國,尤其在上海等一線大城市愈發普遍。在當下高壓的社會環境中,“幹婚”背後的故事充滿了無奈與困境,也引發了社會對“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拋棄了傳統婚姻方式”的深刻思考。


“幹婚”:婚姻的“空心化”

“幹婚”,顧名思義,指的便是形同虛設的掛名夫妻。法律上,他們仍是伴侶;現實中,卻各過各的生活,如同單身一般。這是一種婚姻“空心化”的狀態——婚姻關系維系著表面形式,卻缺乏情感聯結、親密互動和共同成長。


據媒體報道,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幹婚”現象日益普遍,並有向全國其它地區蔓延的趨勢,甚至在上海已出現了“假結婚”的灰色產業鏈。

“幹婚”的核心特征通常包括:

交流匱乏: 夫妻間除了日常瑣事如孩子、房貸、水電費外,再無它話;相處時各自刷手機、追劇,情感交流幾乎為零。

情感凍結: 缺乏肢體接觸、性生活冷淡、回避眼神交流,情感如同荒漠,兩人之間存在巨大鴻溝。

絕對AA制: 金錢各自掌管,家庭開支一律平攤,彼此界限分明,純粹為“搭伙過日子”。

正如一位上海白領在網上哭訴:“自己好像是在給婚姻打工:她和老公AA制供房,周末輪流去雙方父母家‘值班’,就連懷孕生子都好像在完成KPI(關鍵績效指標)。”這段婚姻未能滋養她成長,只留下了疲憊與不甘。

上海幹婚家庭的占比已達15%

“幹婚”並非個案。近日,一位上海博主引述一份調查數據指出,截至2025年,上海“幹婚”家庭的占比已達到15%。這份數據為這股隱秘的社會趨勢提供了量化佐證。而台下的家長們依然狂熱地將子女推向相親市場,似乎尚未意識到婚姻觀念已悄然生變。

大V“百科密碼”近日的文章進一步揭示了“幹婚”家庭的內部細節:92%的夫妻在婚前簽署了詳細的財產協議,其條款之細致甚至超越公司合同,房產歸屬、日常開支乃至未來育兒費用的分攤比例都一清二楚。這些看似為婚姻做准備的協議,實則更像為離婚鋪墊。

更令人唏噓的是,這些夫妻間92%的日常對話僅限於家務安排。“今天誰去取快遞”、“垃圾分類誰來弄”成了他們相處的主要內容,情感交流幾乎為零。

最極端的案例是上海一對年輕夫妻,他們不僅分房睡,還用共享日歷App安排家務,甚至將貓咪的飼養責任都精確到Excel表格,輪流負責。周一誰鏟貓砂,周三誰帶貓去體檢,精確到每次貓糧的購買金額由誰承擔。他們高效運轉的家庭,卻看不到半點煙火氣和溫情,更像是一對“家務合伙人”。

根據中共民政部官網發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離婚登記數為262.1萬對。這意味著在中國離婚率高達約42.9%。相較於2023年768萬對結婚和259萬對離婚的數據(約每三對有一對分開),2024年結婚人數的顯著下降與離婚數量的居高不下,進一步凸顯了當代婚姻面臨的嚴峻挑戰。



(示意圖)


深層解析:幹婚背後是整個社會系統性的困境

這種“形同虛設”的婚姻形式甚至出現在一些剛剛結婚的新婚夫妻當中,那麼幹婚現象為什麼越來越普遍?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被普遍認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經濟壓力。

“百科密碼”的文章表示,首先是經濟壓力。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動輒五六萬元(人民幣,下同)一平米,一旦離婚,居住成本會立刻暴增58%。許多人即使感情已死,也被房子綁架在婚姻裡。同時,戶籍政策、購房資格、子女入學等制度因素也在無形中推動著婚姻的工具化。



其次是職場壓力。996工作制下,年輕人平均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加上通勤時間,能用於經營感情的時間少得可憐。

此外,情感教育的缺失也被認為是關鍵因素。博主“慧海航標”指出,快節奏生活帶來的經濟壓力,使得房貸、車貸、生活開支幾乎壓得年輕家庭喘不過氣,夫妻間的感情往往只能被一再擱置。同時,代際差異與社會結構變化,也讓今天的年輕人對婚姻產生了不同的期待與承受能力,在巨大壓力下,婚姻顯得尤為脆弱。


相親市場亂象:高學歷群體的婚戀困境

中國學歷人群的婚戀困境以及相親市場亂象,也是“幹婚”現象日益普遍的成因之一。大陸熱播電視劇《成家》便犀利揭示了相親市場的種種亂象,例如虛假會員資料、AI合成視頻甚至婚托的存在。

上海本地人“小王”,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擁有70多萬粉絲的自媒體人,便是這一群體的縮影。他曾深感孤獨,希望能在35歲前完成婚姻大事。但傳統相親市場的亂象讓他決定另辟蹊徑——利用大數據專業優勢,創建了一個專為名校群體服務的相親平台。短短一周內,便吸引了超三百份申請。

小王親身經歷了漫長的相親之路。他坦言,66%的女生止步於第一頓飯,33%才能續杯咖啡,極少能發展到第六次約會。原本預計半年內找到對象,卻持續了整整三年。這段經歷讓他總結出“談戀愛最重要的是不玩猜心游戲,不做感動自己的傻事,不裝大尾巴狼”的經驗之談,甚至獲得了婚戀專家的肯定,認為這是高知群體婚戀觀的一大進步。最終,小王幸運地與一位小他六歲的學妹修成正果,步入婚姻殿堂。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像小王般幸運。例如,一位重點大學金融碩士小田,曾因輕信某高端相親平台而繳納1.2萬元會費。該平台承諾匹配“資產500萬以上、碩士學歷、無婚史”的優質單身。小田在初次見面就被包裝過的“高端人士”蒙蔽,隨後在交往中屢次遭遇對方不顧意願的“親密接觸”暗示。最終,小田果斷拒絕並報警,警方查明該男子竟是已婚狀態。法院判決平台歸還會費並賠償小田精神損失費,這也警示了婚戀平台需加強監管,揭露了婚姻市場上日益增多的詐騙行為。這種亂象無疑讓原本就不想結婚的年輕人對婚姻更加望而卻步,成為“幹婚”在上海等大城市盛行的原因之一。

幹婚的三重代價與深遠影響

“幹婚”作為一種新型婚姻狀態,“百科密碼”認為,正在以多重代價運行,其影響不僅限於個體,更波及家庭乃至整個社會:

個體層面:長期的情感缺失導致心理健康問題普遍。調查顯示,“幹婚”狀態的人群抑郁指數比普通已婚人群高出35%。許多人為了維系婚姻表象,不得不犧牲個人成長、更好的工作機會或社交自由。

家庭層面:代價更為隱蔽而深遠。盡管82%的父母選擇“為了孩子不離婚”,但研究表明,父母關系疏離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心理問題發生率比傳統家庭高出3倍。這種貌合神離的家庭環境,反而加劇了下一代婚戀觀的扭曲。

社會層面:“幹婚”直接影響生育意願。數據顯示,“幹婚”家庭中80%不考慮生育,這無疑將加速人口老齡化進程。預計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到38.6%。同時,婚姻的功利化也在削弱整個社會的信任基礎。

此外,現有法律框架難以有效應對這種新型婚姻狀態。“離婚冷靜期”等政策,在“幹婚”背景下可能進一步加劇婚姻信任危機。如何量化“情感破裂”的程度,也成為法律層面的一個難題。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5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