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被工厂、工地淘汰后,这群大龄女工在土地间流动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招拔蒜工最主要的标准是吃苦耐劳。海涛说,年龄范围比一般零工招聘放宽很多,65岁以内,没有基础病就能来,再大龄会徒增风险,“到时候在地里有点啥事,咱这边不方便嘛。”


除了对接蒜农的活儿,他的业务范围也包括春天采茶工、夏末枸杞工的招聘,以及各类工厂、学生工对接。据他说,今年的拔蒜工人一共招了130多人,绝大部分是45岁到65岁之间的大龄女工。根据经验,这群阿姨是“最有可能坚持下来的人”。

中介比谁都清楚,这是一份超高强度工作:凌晨4点到旅店门口集合,十几个工人像沙丁鱼一样挤进面包车,由他开车前往更偏远的村庄。工人被农户挑选后,就被带到地里开始干活。一般从早上5点多开始,重复拔蒜动作近7个小时,到12点才能吃午饭。


午休就在田埂边的阴凉处,工人们席地而睡,休息一会儿;下午1点,弯腰铲土、拔苗的动作又开始循环,直到下午6点多,才能结束工作,坐面包车返回宾馆。中介给每个拔蒜女工都配发了一个墩子,用绑带套在大腿上,能保持“坐着”的姿态行进。但时间过长,阿姨们的屁股酸痛,需要不停站起来,放松一下四肢。



●拔蒜女工们在地头阴凉处吃午饭。殷盛琳 摄

这份高强度的体力工作,每年都有人中途放弃。年轻人,或者没什么农活经验的,一般都坚持不下来。拔蒜的季节在初夏,碰上气温拉升,每年中暑的例子也很常见。中介每天要在阿姨们劳动结束后和蒜农一起量地、结算,也要时刻关注工人的身体情况。“就算是农活,这也是里面最累的一种。”


68岁的阿婆对这些外部情况一无所知。她跟着老家侄媳妇一起出的门,只想来“挣点钱”。她刻意和中介保持一定距离,害怕被发现超龄后遣返——无论是按照工厂、工地还是农活的年龄红线,她都是 “漏网之鱼”。

她算了一笔账:每年她和老头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养老金和种地。养老金是最基础的一档,两人加起来每年大概3000元左右。家里1亩4分地,抛开化肥、农药等成本,卖粮食的年收入大概1000元。但支出的项目就多了,衣食住行外,她每年固定要交的还有两个人的居民医保,加起来800元,还有日常各种药物,没有定数,“一年光吃药都不知道多少钱。”

为了不伸手跟儿女要钱,她和老头平时也会打点零工。“闺女儿子都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孩要养,你跟谁要钱?”


阿婆之前很自信能撑住拔蒜的劳动强度。她说,自己之前干工地就干过6年,别人砌墙,她递砖块,弯腰、起腰,往上递。时间长了,她的身体出现了不可逆的劳损,腿、腰、脊柱都疼。“疼得很的时候,就像肉里有铁条在钻,眼泪哗哗掉”。阿婆说,自从上回身体疼得趴在床上,坐都坐不起来,她再也不去工地了。

阿婆赚到的钱换回各种昂贵的药,草药、膏药、药酒,这次来,她带上了速效救心丸和止疼片。

结果拔蒜第三天,她就有点撑不住了,她伸出手给我看,单右手上就磨出了3颗大水泡。疼得伸不开手。或许因为常年劳作,她的指节已经变形,泥渍渗进皮肤的褶皱里,手掌蜷曲着,没办法完全伸直。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5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