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被工廠、工地淘汰後,這群大齡女工在土地間流動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招拔蒜工最主要的標准是吃苦耐勞。海濤說,年齡范圍比一般零工招聘放寬很多,65歲以內,沒有基礎病就能來,再大齡會徒增風險,“到時候在地裡有點啥事,咱這邊不方便嘛。”


除了對接蒜農的活兒,他的業務范圍也包括春天采茶工、夏末枸杞工的招聘,以及各類工廠、學生工對接。據他說,今年的拔蒜工人一共招了130多人,絕大部分是45歲到65歲之間的大齡女工。根據經驗,這群阿姨是“最有可能堅持下來的人”。

中介比誰都清楚,這是一份超高強度工作:凌晨4點到旅店門口集合,十幾個工人像沙丁魚一樣擠進面包車,由他開車前往更偏遠的村莊。工人被農戶挑選後,就被帶到地裡開始幹活。一般從早上5點多開始,重復拔蒜動作近7個小時,到12點才能吃午飯。


午休就在田埂邊的陰涼處,工人們席地而睡,休息一會兒;下午1點,彎腰鏟土、拔苗的動作又開始循環,直到下午6點多,才能結束工作,坐面包車返回賓館。中介給每個拔蒜女工都配發了一個墩子,用綁帶套在大腿上,能保持“坐著”的姿態行進。但時間過長,阿姨們的屁股酸痛,需要不停站起來,放松一下四肢。



●拔蒜女工們在地頭陰涼處吃午飯。殷盛琳 攝

這份高強度的體力工作,每年都有人中途放棄。年輕人,或者沒什麼農活經驗的,一般都堅持不下來。拔蒜的季節在初夏,碰上氣溫拉升,每年中暑的例子也很常見。中介每天要在阿姨們勞動結束後和蒜農一起量地、結算,也要時刻關注工人的身體情況。“就算是農活,這也是裡面最累的一種。”


68歲的阿婆對這些外部情況一無所知。她跟著老家侄媳婦一起出的門,只想來“掙點錢”。她刻意和中介保持一定距離,害怕被發現超齡後遣返——無論是按照工廠、工地還是農活的年齡紅線,她都是 “漏網之魚”。

她算了一筆賬:每年她和老頭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養老金和種地。養老金是最基礎的一檔,兩人加起來每年大概3000元左右。家裡1畝4分地,拋開化肥、農藥等成本,賣糧食的年收入大概1000元。但支出的項目就多了,衣食住行外,她每年固定要交的還有兩個人的居民醫保,加起來800元,還有日常各種藥物,沒有定數,“一年光吃藥都不知道多少錢。”

為了不伸手跟兒女要錢,她和老頭平時也會打點零工。“閨女兒子都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孩要養,你跟誰要錢?”


阿婆之前很自信能撐住拔蒜的勞動強度。她說,自己之前幹工地就幹過6年,別人砌牆,她遞磚塊,彎腰、起腰,往上遞。時間長了,她的身體出現了不可逆的勞損,腿、腰、脊柱都疼。“疼得很的時候,就像肉裡有鐵條在鑽,眼淚嘩嘩掉”。阿婆說,自從上回身體疼得趴在床上,坐都坐不起來,她再也不去工地了。

阿婆賺到的錢換回各種昂貴的藥,草藥、膏藥、藥酒,這次來,她帶上了速效救心丸和止疼片。

結果拔蒜第三天,她就有點撐不住了,她伸出手給我看,單右手上就磨出了3顆大水泡。疼得伸不開手。或許因為常年勞作,她的指節已經變形,泥漬滲進皮膚的褶皺裡,手掌蜷曲著,沒辦法完全伸直。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