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被工廠、工地淘汰後,這群大齡女工在土地間流動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午休時刻,女工們靠啤酒、短視頻和家裡來的電話解乏。 殷盛琳 攝


但女工們自己倒坦然接受了回到農活行列的現實,畢竟在農村,能“出去找活”就意味著勞動價值和見識。她們將自己的四季根據作物工期劃分得很清晰——每年3月初春,鄭紅都要去浙江或安徽采茶葉;20天左右的工期結束後,她回家做點零活,有時去附近飯館給人家端盤子,空閒了也會走遠一點,去臨近的山東給人家的果園拔草。

夏天,是來江蘇拔大蒜的時節,工期很短,回去正好趕上收麥子。等忙完麥子,她就要到甘肅或青海摘枸杞,工期一個月左右;到冬天如果還想出門,可以去摘辣椒,幹完回來就進入臘月,可以開始准備過年了。


鄭紅對自己的婚姻並不滿意,覺得當時太倉促,任由家裡人安排,年紀到了就著急結婚,選的人不對。她不想女兒也這樣,所以即使女兒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工作也穩定下來,在農村的觀念裡已經算“大齡剩女”,她也堅持不催婚。“我想讓她找個自己喜歡的,滿意的。”生活的重量鄭紅更願意主動接到自己身上。

她向工友炫耀自己的防曬帽、項鏈,都是女兒給買的。每天到了午休時間,女兒的電話總是第一個打來,和她有說不完的話。鄭紅說那是她幹活最好的動力。

這麼多年,她很少有完全放松下來的時刻。有次兒子花2000塊給她報了去桂林的跟團游,跟她去摘茶葉的工期撞了,她怕耽誤幹活,硬要退掉,兒子很生氣。她說自己有點後悔,都沒體驗過正經的跟團游。之前僅有的幾次旅游,都是因為要給家裡的幾十畝地進化肥,廠家安排去考察,順便請她們到景區玩一玩。邳州臨近山東棗莊,有著名的台兒莊景區,她之前考察化肥產品的時候就去那裡玩過。

對68歲的阿婆來說,這樣的零工農活就是她的“旅行”了。活了大半輩子,她最遠去過的地方就是太康縣城,去幫忙照顧孫子。直到今年春天,她才第一次出了遠門,跟著一個大隊的街坊,去南京摘茶葉。當時也是坐了好遠的大巴車,她說,一下車就是和河南景色完全不同的南方了。後來她聽人家說,茶園裡連片的、分層的斜坡叫丘陵。這次來邳州拔大蒜,已經是第二次出門,阿婆說自己一點都不害怕,新鮮得很。


阿婆每次出門前都要跟孩子吵架,不讓她瞎折騰,最後還是她家老頭發了話,“俺老頭說,你媽一輩子在家,再不去都去不了了。”孩子們就沒再攔著。

拔蒜開始的第五天傍晚,女工們幹完活回來要趕緊收拾行李,她們得分到新的農戶家裡去了。阿婆佝僂著腰,行動緩慢地收拾她的背包,她首先收好的是寫著村鎮衛生院地址的塑料袋,裡頭各種藥,都是她日常吃的。阿婆心臓不好,腰和腿都有勞損。“一年光吃藥都不知道多少錢。”


雖然幾天下來身體極累,但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撐過去,熬完這個工期。上次去南京摘茶葉,她瘦瘦小小,最後拿到了1460塊工錢,“比有些年輕人都摘得多”,阿婆驕傲地說。

夜幕低垂,晚上8點,面包車擠得滿滿當當,旅店卻幾乎全空了。雜亂的地面上遍布泥漬、腳印與垃圾,空氣裡有經久不散的大蒜味兒。在入住的幾天裡,旅店沒做任何清潔工作,打算等她們走了再清理,“反正每天都很臓”。

老板說,今年的熱鬧算過去了,他的旅店開始等待下一個夏天。

(注:除趙炎、劉保平、海濤外,其他人物為化名。蔡家欣對本文亦有貢獻)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5678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