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25岁,我目睹了一个国家的崩坏,却只能逃离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6月13日凌晨,


以色列(专题)对伊朗发动空袭,

伊朗随后反击。


6月24日停火协议生效后,

未来局势仍不明朗。

据外交部6月23日发布会称,

在这场冲突中,

3125名中国公民已从伊朗安全撤离。

撤离过程中,

中国人在伊朗上演“逃离德黑兰”的真实剧情。



此次冲突持续了12天,

共造成双方638人死亡,近5000人受伤。

一条对话了两位在此次事件中

从德黑兰回国的中国人,

聊了聊他们逃离德黑兰的过程、感受和近况。

短短几天里,

他们听着炮火在耳边爆炸,

看见喷火的导弹在眼前飞过,

听见身边真实的人不断去世的消息,

经历了恐惧、焦虑、迷茫、伤感等情绪,

最终平安回国。

在分别和逃离的路上,

他们发现和平的可贵。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伊十八,25岁,天津人,

某国企员工,外派伊朗两个月

其实袭击发生之前,看到6月11日美国撤离驻中东部分人员的新闻时,我就有了些预感,但没想到这么快,我预判的是6月15日美伊第六轮核问题谈判后,谈判失败的情况下才可能会有冲突。

6月12号到13日凌晨以色列空袭伊朗的时候,听到爆炸声还以为是打雷声,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就收到了家人、朋友、同事各方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我先去吃饭,再和各方了解分析情况。



我问了老伊朗华人(专题),他们表现地云淡风轻,觉得这就是常规的军事摩擦。伊朗人也这么反应,甚至有人说,“让我看看今天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了”。

虽然他们这么说,我还是提前做了些准备,伊朗在6月13日关闭了领空,我定了未来几天马汉航空回国的机票,只要伊朗开放领空,飞机能飞我就走(但机场后来没有解封)。下午我去酒店附近勘测了下地形,我住的地方离各国大使馆都很近,应该不是军事目标,我也暂时放心了。

13号当晚,我在露天咖啡店,突然听到炮响声,看到天空中有很多爆炸,随后大约10台防御无人机在我所在的楼旁起飞,在空中拦截爆炸,天空不间断闪着橘色的光。我害怕地心跳加快,和中国朋友结了账就赶紧回家了。



无人机在空中拦截爆炸

随后天空就不停飞无人机和发生爆炸,一小时发生一次,单次持续半小时,一直持续到凌晨四五点。刚开始时中国人在拍爆炸的视频伊朗人在炮响的时候还会吓唬我们玩,但后来伊朗人也觉得不对劲了,觉得爆炸太频繁了不正常,说“这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我当晚回家睡觉前穿戴整齐,把鞋放在床边,做好随时能跑的准备。还整理了个逃生包,里面放了能御寒的衣服,充电的东西,食物、水和药。

我没拿几万块的西装皮鞋和电脑,逃难的时候不实用。但我带了本《罪与罚》,手机没电的时候我能看书,再不济它也能烤火御寒。我还问ChatGPT,“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它让我发生爆炸的时候离厕所近点,有水源也更安全。

我太累太困了,安慰自己外面的爆炸响声是中国新年时放的烟花爆竹声,才能睡着。我告诉自己,可以焦虑,但不能内耗,得好好吃饭睡觉,不去想那些把握不了的事。我想这可能是作为普通人我能做的全部了。

14号早上醒来,看到新闻有向好的趋势,以色列邻国也开放领空了,我心情很好,下午还看了场中超。但下午的新闻双方战火加剧了,晚上又开始像昨晚一样狂轰乱炸,华人群里大家发了很多伊朗油库被炸后火光熊熊的视频

我听了个播客,里面分析的伊以局势并不算乐观,听完我就下定决心要尽快走。我很感谢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在通过陆路免签进入亚美尼亚后,发消息告诉我这条路能走,还留了司机的联系方式。



逃离德黑兰时乘坐的车

当晚我召集了10个朋友一起走。有人想从土耳其走陆路,但我和他们分析去亚美尼亚更近更省事,16号还有一班飞机能飞乌鲁木齐,他们觉得我的规划更合理。于是我们立即开始找车,用了很多方式找司机,让伊朗客户介绍司机,也打了朋友留下的司机电话,很多司机都没接电话,还有司机说来但最终没来。终于大家在15号中午凑了4辆轿车,带了很多行李,后备箱和车顶都塞满了行李。



我找的司机60岁了,退休前在伊朗海关工作,受教育水平很高,会说英语,算是伊朗的中产。但因为伊朗经济不稳定,有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他在这种危险的时刻仍要频繁地开车往返边境来赚外快。



带他们逃离德黑兰的伊朗司机

我们走时车费只比平时翻了一倍,车开出德黑兰只花了一个小时。但因为15日德黑兰、伊朗中部和南部遭袭,伊朗电视台被炸等等消息,比我们晚走几个小时的车费就翻了10倍,光开车出德黑兰就需要5个小时以上了。



逃离沿途有很多冒黑烟的地方

我们在路上看到了很多冒黑烟的场景,到边境大概开了12个小时,比平时多了两小时,多出来的时间全花在加油上了。由于伊朗油库被炸,资源短缺,每辆车只能加15升油,我们一路加了四五回油,我想贿赂下加油站工作人员多给点,被严词拒绝了。我们和货车司机们说在逃难,才借到一点油。路上加油休息的时候,很多伊朗人和我们打招呼,小孩好奇地围上来看我们,伊朗人还是很淳朴友善的。

离开德黑兰之后,这一路上很安静祥和,我甚至开始欣赏伊朗美景。路上还放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听到 “炮弹要飞多少次,才能将其永远禁止?”(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的歌词时,我觉得很应景。



逃离路上的风景

快到边境时经过个检查站,边陲警察发现我们很紧张,一直在安抚我们。他们很少见到中国人,对我们有很多好奇,会问我们“在伊朗玩得开心吗?”还会和我们合影。他们说,“因为我们是朋友,我们会帮助所有的中国人”。临行前还送了我们两朵玫瑰花,一朵粉色的,一朵白色的。




我对此有很多感慨。战争开始三天了,这个小镇上的人还没听过导弹爆炸声,还没看到战火,过着平静祥和的日子,战争对于他们而言是个很飘渺的东西。然而某天某个政客的一个决定,就像蝴蝶效应里蝴蝶扇动翅膀带来的微风,越扇越大,直至变成龙卷风,某一天他们会不会也从这种平静祥和的状态,变成面对战火的紧张恐惧的状态,甚至会因为战争不得不上战场,和没见过面的以色列人厮杀……没人知道未来。



在去往亚美尼亚的路上

离开检查站后还有两小时路程到亚美尼亚,山里的天空布满星星,漂亮又迷人。我探出头看了一眼,但又担心危险,立马把头缩了回去,我想和星空比,这战争实在是不合时宜。

16号凌晨两点到了亚美尼亚之后,去首都的7个小时出租车价格已经涨了将近五倍。我们在杂货店买了火腿肠充饥,路边老奶奶还为我们推荐啤酒,整体是非常悠闲的氛围。



到达亚美尼亚后吃到的猪肉肠

离开伊朗这个禁猪肉、禁啤酒的战争中国家后,我们终于在此刻放松了下来,有了劫后余生的感觉。我安稳地睡了一觉,晚上吃了顿好的,开了瓶700块的红酒,酒足饭饱就去赶当晚回国的飞机了。

17号回到家后,父母也终于安心了。在逃难的路上,他们非常担心我,频繁问我“到哪了?还好吗?遇见困难没事吧?”。但他们也不敢表露太多焦虑情绪,只是不断告诉我“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身后支持你”,我能明白他们含蓄的爱的表达。

回国之后我请了年假,陪伴着父母,参加未婚妻的毕业典礼,休息了下,旅游了几天。但我同时也在处理着工作,我和同事、下属说:“当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回国了当月工资照发。”伊朗的同事也在等我的决策,来确认下一步的行动,我将会在本周重返深圳的办公室,随后看伊朗领空情况,7月可能会先回迪拜处理业务。

回国后,伊朗朋友也发给我一些战争的视频视频里天上的炸弹和流星雨一样多,随着炸弹在他旁边掉落,开始有爆炸的响声,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旁边小孩哭喊着叫妈妈,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想可能当人到有危险的那刻,最后一句话就是妈妈。对于普通人来说,战争中最不能失去的是妈妈,是亲人。

回国之后感觉这个世界的版本差异太大了,和平是很多代人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我现在的想法就是珍惜和平,有时间的话多陪陪家人和未婚妻。





伊朗大哥Brian,36岁,东北人,在伊朗6年,

前国企员工,现伊朗地毯贸易商,旅行社老板

就差一个周,我的地毯就能装完集装箱运回国了。我本来的计划是6月20日盯着地毯装完箱,回国前买点伴手礼,24日的机票回国。现在我押了100多万的货滞留在德黑兰旁边小镇的地毯工厂,一旦因为战争损毁,属于保险公司的不可抗力条款,是不会保的。

我在伊朗呆了6年了。疫情前在某车厂被外派到伊朗4年,2018年因为特朗普(专题)制裁伊朗,影响我们的业务,就回国了。2020年,我在沈阳有一份很好很稳定的工作,但我一直觉得去伊朗创业是一个机会,23年底我辞职去伊朗开始创业至今。

我没预料到会有这种规模的战争发生。2024年4月和10月伊以曾发生过冲突,大使馆是否撤侨是个风向标。第一次冲突我没经验就跑回国了,第二次我静观其变,一般后续也就没事了。呆的时间长了,听到冲突的消息就渐渐麻木了。我们之前心里是有底的,以往两国攻打的都是军事地区或者边境,不会攻打首都居民区,还会提前通知居民撤离,但这次不一样。


6月13号凌晨三点多我被两声非常大的轰隆隆的声音惊醒,我以为是下雨打雷就继续睡了。早上5点,被家人朋友们发的消息吵醒。我打开窗户向外看,离我肉眼可见的地方在冒黑烟,空气中有股烧焦的味道。我没太当回事,还拍摄了个视频用比较轻松的语气和网友分享爆炸的情况,拍完就接着睡了,醒了后我还在正常卖地毯。



13日早,Brian家旁的建筑被轰炸后冒着黑烟

13号晚9点到凌晨三四点,我一直能听见爆炸声。这期间华人群一直在讨论,大家都觉得和以前一样是常规军事摩擦。但我听伊朗朋友说,这一天的空袭中,以色列攻击某位高官时波及到了旁边的楼,震碎了大堂和窗户的玻璃,邻居家的小女孩因此去世了。



Brian伊朗朋友的房子被炸平

14号以色列的暗杀和袭击还在继续,一个伊朗朋友的7个亲戚因为这次轰炸去世了,另一个朋友的房子被炸成空地,我开始感受到伊朗人的紧张和恐惧,他们觉得这可能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政治“秀”了。

这天我还围观了场婚礼,新娘新郎入场伴随着浪漫的音乐和欢快的鼓掌声,和爆炸的轰隆声形成鲜明对比。





Brian会中文的伊朗朋友发来的信息

15号再一次听着炮火声入睡和醒来,我决定16号白天走。但下午形势突变,市区白天开始听见像炸礼花似的梆梆的爆炸声。一枚橘黄色的导弹,喷着火从我头顶飞过,声音像飞机飞过的轰隆声。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导弹,真实地感受到了危险。

我当即就决定要尽快走,哪怕多一天我也等不了了。现在生意没办法继续了,家附近超市关门,连水都买不到,我心里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不知道未来几天炸弹会不会炸到我家,可能再不走就没车了,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大使馆撤侨,但是光等待这件事就足够煎熬。

这期间也有伊朗人朋友们主动向我提出帮助,有人问我要不要和他一起撤离回老家。我在伊朗有自己的旅游公司,能联系到车和住的地方,就婉拒了他们的帮助。我有时候会想,幸亏我在伊工作多年有点本地资源,如果那些来旅游的人要逃离,可能会更困难,听说有的朋友走时车没地方放行李,带着手机、护照和充电宝就逃了。

我最终组织了17个中国朋友和我一起“逃亡”。联系的一辆20座的大巴本来预计下午5点出发,但因为德黑兰堵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等待时有的朋友很焦虑,我只能告诉他们“堵车了再等等”,不断安抚着这么多人的情绪。这期间我持续和司机联系确认位置,大巴最终晚上10点才到,晚了5个小时。



16日凌晨大批人离开德黑兰造成严重堵车

200公里的路程我们用了8个小时才逃出德黑兰。凌晨离开德黑兰的路上,因为堵车充斥着刹车灯的大片红光,往边境的车越来越多,最终汇成一片看不见尽头的车海。



沿途被炸作废墟的街道

很多伊朗普通人的车因为太破旧坏了,或者因为汽油限购没油了,停在路边求助。我看见沿途一些街道冒着滚滚黑烟,有的已经被炸成废墟。路上还看到一辆货车后面载满了几岁的孩子们,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战争中的孩子们知道要去哪吗?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





逃离路上载着孩子们的卡车

离开德黑兰就安心多了,至少我们在回家的路上了。这一路上我睡觉眯一会,再醒一会看看周边的状况,也睡不安稳,但因为有了希望,心态放松了很多。伊朗司机松弛得令人羡慕,在堵车的间隙,会对着镜子梳顺头发和胡子,保持形象。

本来10个小时的路程,我们花了整整20个小时才到。我们是6月16号下午6点到的边境,又开了10个小时的车,6月17日我们到达了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民宿,休息了两天。



经历30个小时的车程,

Brian和他的中国朋友们到达亚美尼亚民宿

导弹在我头顶飞过之后,我在亚美尼亚听到飞机经过的声音都会吓一激灵。我以前看过一个视频,里面战争中国家的人来中国,听见新年的烟花炮竹声害怕得不行,网上都笑他。但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炮弹在脑袋上飞过后,即便到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还是会有应激反应。

6月16号晚上,我就开始联系不上伊朗的朋友们了,我想应该是断网了。断网前我的伊朗朋友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兄弟,请你照顾好自己,我没能当面和你说再见,真的很想念你。我希望再次见到你,如果我还活着。”由于走得匆忙,我们没来得及告别,当一个总爱开玩笑的人,突然变得很正式,我心里很不得劲。



伊朗朋友说希望能再见到Brian,如果他还活着

我坐上了19号的飞机,20日回到了中国。这一路上家人也很着急,我走到每个城市节点都会问我到哪了,最后到了亚美尼亚确认安全了,他们才放心点。

现在人回国了,但我的地毯没回来。我现在也没歇着,到好几个城市去跑客户。听说逃难的伊朗人为了生存也陆陆续续回德黑兰上班了,我也得活下去,想着尽量把国内的存货卖一卖,再考虑其他的事。

伊朗网络恢复之后,我只要看到大使馆发的让中国公民尽快离开某个城市的消息,我就会发给当地朋友,就算他们不在那个城市,他们也可以发给那个城市的朋友和家人,我希望能帮助到这些普通而无辜的人。

我在伊朗生活了很长时间,对这个国家的感情很深。看到伊朗人因为战争和朋友分别,逃难奔波到各地,有的人甚至吃不起饭,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和安慰他们。

这个时候,我觉得世界和平,并不是一句空话。
1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8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8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