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平心而論,巴列維時代的伊朗真有那麼美好嗎?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78年10月,霍梅尼去了法國,在歐洲媒體瘋狂報道下,他反而成了全球最知名的伊朗人。


歐洲媒體筆下,他是正義的,國王是邪惡的。




1979年2月1日,77歲的霍梅尼回到伊朗。法航機長讓·莫伊親自攙扶霍梅尼下飛機,以示法國政府對伊朗建立共和制的支持。

而在這之前幾天,國王和“國王集團”已帶著數十億美元資產逃離了伊朗

伊朗頒布新憲法,建立共和國後,巴列維王朝徹底滅亡。

正是美國打斷了伊朗變成了共和制世俗化國家的歷史進程,美國為了自己的“石油-美元”和地緣政治利益,建立了一個殘暴的君主制王朝。

雖然得益一時,但最終收獲了一個死敵。

惡果是美國種下的,自食其果又怪得了誰?




在網上不遺余力地宣揚巴列維王朝的“美好”的人,更應當去贊美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那時的伊拉克女人,不僅可以自由戀愛,還可以自由離婚

更不要說世俗化更徹底的敘利亞,大馬士革曾是中東的“時裝之都”,基督徒年年可以公開慶祝聖誕節,不用像現在這樣擔心聖誕樹被人砍掉。

但那些裝模作樣懷念巴列維王朝的人都選擇性地失明了。

雙重標准,只能說他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9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7 秒